掌上莱州论坛

搜索

你可能不知道的莱州(九)---东莱三凤

无忧1989 发表于 2014-5-9 15:01: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山东烟台
  莱州地域据史料记载和考古证明,早在六千年前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夏代寒浞封子浇建立过国(过城在今过西村东),是当时胶东半岛最早的封国。早在春秋战国时代,这里就是胶东半岛与内陆的商品交换中心。在此后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这里以其发达的经济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始终是胶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先后为东莱郡 、东莱国、光州、莱州、莱州府的治所。东莱郡辖区,几乎占有整个胶东半岛;莱州府,辖平(度)胶二州和掖、潍、昌(邑)、高(密)、即(墨)五县。这里物阜民丰,许多年前就有“南有苏杭、北有掖黄”之美誉。
        在这片欣欣向荣的沃土上出过很多名门望族,之前讲莱州牌坊的时候提到一个“东莱三凤坊”,今天讲的就是它主人的家族—赵家。
“东莱三凤”赵耀、赵焕、赵灿兄弟三人,这三人二进士一亚元,在封建科举制度下实为罕见。
        明朝万历皇帝的时候,胶东半岛风调雨顺,莱州沿海平原连年丰稔,黄牛养殖,冶铁和晒盐也非常兴旺,地方百姓熙祥安乐。一天早上,新任掖县知县老爷巡视莱城四关四隅,化育百姓。吃过早饭,坐上皂轿,出了衙门,往西出城门,南折,东拐,进南门,往北来到古城楼南。这天正好是农历二七大集,街头商铺生意兴旺,人头攒动。掖县位于渤海西岸,交通发达,周边十七县商贾都来赶集。市民都想看看新知县的尊容,千户空巷,观者如潮。知县老爷轿子走到大十字口的时候,已经走不动,恰好对面来了一顶四个人抬红色软轿,官轿就更动弹不了。知县恼火,就让衙役上前开道,可是红轿没有丝毫让道的样子。两顶轿子相距几步停了下来,在街心顶起牛来。知县老爷掀起轿帘,喝斥说:“何方悍民,不为官家让道?”对面轿帘轻轻掀起,一位玉面白发富态老妇人,身着红装,轻言细语说:“阁老妻,尚书母,小儿不济是知府——东莱三风之母赵二奶奶是也。”知县听说后,知道这赵家是东莱大户,赵母的三个儿子个个文韬武略,才华出众,曾被嘉靖皇帝敕匾称“东莱三凤”,二儿子赵焕更是了得,是当朝皇帝的兵部尚书(相当于国防部长)。知县于是连忙下轿,在红轿前拱手说:“小官无礼,有请尊夫人见谅。”于是知县皂轿到路边让道,赵家红轿飘然而过。(传说,赵二奶奶是非常狠的人物,搞种族歧视,当时将当地所有回民驱逐出莱州,不走的抓起来,将猪肉挂在他们脖子上游街。)
据说,赵焕家族,原为赵云的后代,赵云随刘备入四川后,居于成都府红花市内。后来,赵云的后代逐渐发展,到明朝初年,赵焕五世祖赵守义任金州卫经历,以防御海寇,后因获功绩而提升为佥事,于是举家前往东莱。
赵家三兄弟赵焕最为了得,进入朝廷后,赵焕先作工部右侍郎,再升职吏部左侍郎,刑部尚书(相当于司法部长),兵部尚书(相当于国防部长),吏部尚书(相当于人事部长)等职。(据老辈说在明朝时半朝的官员都是莱州人,可能有夸张成分,但也可以看出明朝时朝中莱州人之多。)
    赵焕刚正不阿,忠于朝廷,但由于神宗的昏庸,赵焕为政半个世纪后,在满怀委屈中郁郁而死,终年七十八岁。赵焕死时没有得到朝廷任何恤典,晚景悲凉。直到明光宗继位,才恢复了赵焕的恤典。明熹宗初年,追赠赵焕为太子太保。
赵焕世家不愧为文化世家,家族成员在文学造诣上各有千秋,继承和发扬了中国的儒家文化。虽赵焕的仕途不尽坦荡,却始终保持了自己的风采;赵焕后人亦不辱先人,成绩不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