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阁,曾经是莱州的著名景点和地标,但是你知道吗,现在的千佛阁是重建的,千佛阁清朝的时候就有了,而且很有背景!
莱州东北隅张家是明末时的名门望族,张忻父子同时在朝廷做官,张忻官至刑部尚书。后来李自成大顺军打入北京,认为所有官员都贪赃,根据官阶定额,进行了严酷的追赃。
张忻父子清廉,被逮后,实在拿不出大顺军所规定的数目,只得干挨板子,据说张忻在受刑中,只觉得眼冒金星,昏昏沉沉中出现了幻觉,见一神人,满身是手,手中长眼,护住了他的身体,受刑时未觉疼痛。张忻心里想,这是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在保祐他,心中暗自许下大愿;如能平安度过此难,一定要为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塑金身供养。
不久,大顺军见在他们父子身上实在无赃可追了,就放了他们。并授张忻为大同防御使,张忻借口有病不受,父子随即离开北京,回到莱州。
清朝建立后,张忻父子又被顺治皇帝召回北京。张忻被任为天津巡抚,张端后任礼部侍郎,拜国史院大学士。不久,张端筹集资金修建了福庆禅院(后改名为海南寺),请雕塑名家塑造了一尊精美的千手千眼观音菩萨,莲花座的每朵花瓣上都有一尊精美的小佛,小佛像千姿百态,各有特色。(日占时期小佛像全部丢失,有一传说是被日本人偷掠而去)。并请礼部尚书、大书法家王铎题写了“大悲宝阁”匾额。因而福庆禅院又名大悲阁,俗称千佛阁。千佛阁为传统古代双层楼阁式木结构建筑,观音菩萨雕塑高有数丈,直入顶层。慈目低垂,面带微笑,端庄慈祥。
(这张莱州府的城池图是乾隆二十三年所绘,在城内东北角的福庆禅院便是千佛阁,点击图片可以放大)
张端曾购买全部藏经数万卷藏于其中。可惜清末民初军阀混战,藏书损毁大半。时任山东省图书馆馆长的王献唐前往整理,仅存两千余册,便将这些残编碎纸分装8大箱、18麻袋,运往济南,归山东省立图书馆收藏至今。现在的千佛阁是东北隅村在1995年投资重建的。
东北隅张家 明朝中后期,莱州府(掖县)东北隅张家。
张家主人张翚(庠生)早年家境贫寒,在莱州府城东北演武场后种瓜。一天,一个骑兵来买瓜吃,吃后匆匆忙忙骑马离去,将一皮袋遗忘在瓜棚,当张翚发现时,骑兵早已远去,袋内竟有白银二百余两。张翚一直等到天黑,不见那人回来寻找,就在瓜棚下挖了一个坑,将皮袋埋入地下,等待失主前来寻取。一年过后,张翚还是在这里种瓜。一天,一个看似乞丐的人路过这里,来到瓜田的田埂上坐了下来。见此人长叹泪流不止,张翚便问他为何悲伤,他说:“我原是一名骑兵,有一次丢失了军饷。变卖了全部的家产,抵押了妻子也凑不足。现已倾家荡产,自己乞讨度日,今天来到此处触景生情,所以伤心。”张翚问明了他遗失的情况和银两数目,与一年前的情况完全一致,起身将皮袋从地下挖出,分豪不差的交给失主,说到:“你不要悲伤了,银子在这里。赶快去吧,将老婆女儿赎回来。”这人万分惊喜,千恩万谢!要那出一半的银两以酬谢,张翚笑着拒绝了。由于张翚勤劳节俭,几年后家境稍微富裕了点,在莱州城里开了一家纸米店。有一年大年三十晚,张翚忙完了一天的生意,关好店铺回家,又因事半路返回。进入店铺发现有一人正在偷窃粮食,张翚认出此人是当地一穷人,这人也看到张翚,羞愧难当。张翚心想:大年三十到我店里盗取粮食,看来家中必是无米下炊。安慰道:“你是想向我借的吧!我这里还有两斗米和一点余钱,送给你,回家过个年。我不会向别人提及此事的。”这人感激不已,连连道谢而去。邻里多少听到点这事,过后张翚只字未提。 心地善良的张翚十分重视对小孩的教育,尽其所能供养儿子读书。万历二十九年儿子张孔教中进士,官至太常寺少卿;长孙张忻天启五年(1625)进士,官至刑部尚书;孙张愫,官至绍兴知府;孙张性,官之河东盐运司同知。曾孙张端崇祯十六年(1643)进士,礼部侍郎,弘文院大学士。四世出了三位三品以上的大官,皇上钦赐“四世三台”牌坊一座,被后人传为佳话。
“急公好義”牌坊 张君亭先生于1957年回掖县探亲时拍摄,此牌坊位于莱州府(掖县)东南隅汤家十字口北街,张氏家庙门口。(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拆毁)
《掖县志》记载:掖邑张氏家族“先世本蜀人,宋元祐(公元1086-1094)中迁居掖县迺(乃)著籍。”
家族有明确详细记载始于元代的昌阳(今莱阳)昭义使张兴,延祐年间(公元1314-1320)占籍掖县城北,数世之后,子孙散居城关周边各村。明清之际,太常寺少卿张孔教(1567——1638)、刑部尚书张忻(1590——1658)、国史院大学士张端(1618——1655)三世皆为进士,张端也是清代莱州城所出的品级最高的官员,是着名的藏书家,他曾修建有福庆禅院(千佛阁),后毁于民国时期。 清代中后期,张忻之弟张性的一支后裔居住在汤家十字口南街,张伟(1764——1832)、张尔牧(1787——1853)、张尔宇(1796——1869)、张弼(1810——1876)四人在短短的20余年间,三代四进士,传为佳话,道光帝还曾为之题写了“祖孙父子兄弟叔侄进士”匾额。 红色的位置张家祖宅、蓝色的张家家庙(急公好义牌坊就是在这家庙门口)、浅绿色为建国后至2006年的居住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