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城八月流血汗,万家七夕吊忠魂 谨以此文纪念明莱州府朱知府万年公殉难388周年!
朱万年,(?——1632),字鹤南,湖广都司五开卫城(今贵州黎平县)人,祖籍安徽庐州府无为州,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第十八世孙,其九世祖朱福随明太祖渡江南下,凭战功升职百户,落籍五开卫城,朱万年幼时聪慧机敏,刻苦学习,立志报国,明万历三十七年(1809年)中举,初任山东定陶知县,后经举荐调任北京中城兵马司指挥,并任户部河南清吏司主事,继升员外郎(从五品),崇祯四年(1631年),临危受命任山东莱州府知府(正四品)。
明崇祯四年(1631年)年八月,后清可汗皇太极发兵攻打凌河城(今辽宁锦县),十一月登州府守将孔有德奉调前往解围,行至河北吴桥率兵哗变。
朱万年闻讯后,严密部置积极备战,期间叛军依次攻陷陵县、临邑县、商河县、德平县、齐东县、青城县、新城县、登州府、黄县、招远县、平度州等十一座城池,崇祯五年(1632年)二月叛军直逼莱州城。
此时朱万年已严密部署运筹帷幄,官绅将吏各守其门,自己则坐镇南门,此时城内人心惶惶,多欲逃难,他贴出告示“既住此城,就应与此城共安危,无论权贵豪门敢有动摇民心者,本府决不与之俱生!”人心遂定。他又令掖县选精锐乡兵赴城列守,收集大量石磨放于城头,准备拴上绳子砸击叛军。
二月初四,叛军开始攻城,炮轰、火烧、掘坑道、搭云梯、使尽浑身解数,莱州城巍然屹立,朱万年的严密部署起了极其重要作用。叛军将领在城下曾叹道“这莱州城难道是铁打的”,“铁打的莱州纸糊的登州”一语流传至今。
兵变消息震惊朝野,朝中剿抚之议争执不下,叛军攻城无术,便诈降,此时兵部主抚使臣正到达叛军军营,不容不信,但朱万年心知肚明,说“叛兵残破郡邑,杀戮朝廷命吏,自知罪在不赦,必无降理,且未经大创,其志甚骄,往则徒损乎国威耳!然知府食禄为王臣,此身固不敢惜也”。崇祯五年七月七日,388年前的今天,朱万年等人一道出城受降,不出所料朱万年被俘到叛军军营,朱万年知道至此无生还之理,于是便对叛军诈说愿带精兵去劝降,叛将信以为真,遂派500精骑随朱万年来到城下,朱万年大声向城上喊道“我被贼欺,誓必死,彼精骑尽在此,可发炮急击之,无顾我”,守军不忍,朱万年挺身顿足大声辱骂以激怒叛军,叛军乱刀砍下,朱万年壮烈殉难,鲜血染红了莱州大地!这位从黎平县走出的科举弟子,在齐鲁大地的莱州终结了悲壮的生命,实践了其生前“生作奇男子死为烈丈夫”的誓言。城上军民见状弩炮齐发毙敌过半。朝中莱州人兵部侍郎刘重庆接到家乡急报,即刻持奏章面见崇祯帝,真情披露,兵部主事下狱,发兵急救,八月十九解了莱州之围。
朱知府壮烈殉国,高大的身躯仅存一残臂,战后人们收其残臂及鲜血染红的泥土在其殉难处建起朱公忠烈祠,将残臂及血泥塑于坐像内,祠前忠烈石牌坊左右两柱镌刻“生作奇男子,死为烈丈夫”,朱公祠正门两侧镌刻“孤城八月流血汗,万家七夕吊忠魂”,家乡贵州黎平县也为其建忠烈祠,祠上匾书“忠表莱州”。
朱知府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莱州人民永远铭记你,朱知府浩气长存,永垂不朽,英名称颂留万年!
(霍光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