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子头”火烧也叫带盖伙烧,硬面火烧。之所以叫做“杠子头”,是有原因的。 火烧刚起源时,和面、揉面全靠人工。做“杠子头”火烧的面团要求特别硬,单凭人力不成,人们就想了个法子,用杠子压。
每次去沙河,总会带回来一兜的杠子头火烧。刚出锅的火烧,金黄色的面皮,外脆内软,纯正的麦香,弥漫整个房间。使劲掰开,咬一口,嘎嘣乱脆,嚼一嚼,齿留余香。
工艺
先在屋里垒一个台子,一侧的山墙上挖一个洞,将粗如胳膊的枣木杠子去皮,插进墙洞里,就成了一个简易的杠杆,用来压面。另一侧则用黄泥砌一个烤炉,状如倒扣的大铁锅。将和好的面团放在枣木杠子下,两个壮劳力不停地压,压好的面团分成大小适中的面坯,放进枣木刻成的模子里。
烤炉分两层,上层平放生铁铸的鏊子,把脱模后的火烧放上焙,表面硬了身儿就翻过个。下层的炉膛中央燃着炭火,四周围着铁圈。在鏊子上焙过的半熟火烧,移到下层的炉膛里烘烤。
烤火烧用的木柴也很讲究,一般使用梨木,这样烤出来的火烧带有一股清香,也有用苹果木的。
烤时,掌握火候很重要,要连续地将火烧挨个原地转动,还要瞅准时机翻身,这样火烧才能既熟透,又不至于烤煳。火烧要烤烙大约十分钟。
出炉啦,满屋子都是香喷喷的味道! 忍不住了,咬一口,脆!香!有嚼劲! 一个普通的火烧,无油无馅,却深受广大人民喜爱,这就是莱州沙河杠子头火烧! 2011年,杠子头火烧被莱州市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