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莱州论坛

搜索

莱州这座老房子,不简单

复兴汉业 发表于 2021-2-6 11:0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山东烟台
“这座房屋建于道光年间,见证了中国共产党掖县县委初创时期的革命历史。1991年7月1日,莱州市委、市政府立‘中国共产党掖县委员会诞生地纪念碑’予以纪念和保护。”在莱州市平里店镇西障郑家村的郑耀南故居,莱州党史研究中心主任孙玉光表示。记者看到,房屋保存较为完好,屋内简单朴素,陈设了郑耀南当年在此工作和生活使用过的柜子、提包、雨伞、水壶等物品。
微信图片_20210206104656.jpg
郑耀南(1908—1946)是第一任中国共产党掖县县委书记,胶东抗日根据地奠基人,莱州市平里店镇人。如今在西障郑家村,包含郑耀南革命事迹展览馆、耀南广场、郑耀南故居在内的郑耀南红色文化基地先后被确定为烟台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莱州市首批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烟台市中小学实践教育基地、莱州市统一战线工作教育基地。自2017年建成以来,累计接待党员、群众参观近20余万人次。
微信图片_20210206104700.jpg
“90年前,就是在这里,正式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掖县委员会,隶属中国共产党山东省委。”站在郑耀南故居的南屋前,孙玉光向记者表示:“自成立县委后将掖县的政权牢牢掌握在手里,充分说明掖县党的组织力量强、根基牢。”


微信图片_20210206104704.jpg

秘密创办党刊《红星》
传播党的声音
说起中国共产党掖县县委的成立,要从掖县的第一批共产党员说起。他们犹如黑暗中的点点火星,燎原成势,给人民带来光明和希望。

1928年春,山东省立第九中学学生王鼎臣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掖县第一个党员。王鼎臣出生于掖县梁郭张村一个贫农家庭,入党后,又于1928年6月介绍郑耀南入党,郑耀南又介绍鲍仙洲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微信图片_20210206104706.jpg

1930年10月,山东省委派王鼎臣回掖县,继续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王鼎臣回到掖县后,与郑耀南取得了联系,决定成立中国共产党掖县县委。1930年秋的一天夜里,在平里店郑家郑耀南家南屋,正式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掖县委员会,隶属中国共产党山东省委。郑耀南任县委书记,王鼎臣任民运社保委员,李勋臣任组织委员,陈子尚任宣传委员,鲍仙洲任交通委员。中国共产党掖县县委成立以后,为了壮大声威,向全县散发了揭露反动军阀黑暗统治、宣传共产党救国救民主张、号召人们起来跟共产党闹革命的《告全县同胞书》。

为了加强对党员的马列主义教育,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扩大党的影响,县委成立以后,随之创办了党刊《红星》。《红星》的印发都是秘密进行的。由于当时条件有限,没有现成的油印机,他们就自己制作,油滚子用木棒套上自行车内胎做成,刻蜡纸的钢板用大铁锉代替。县委书记郑耀南担任主编,亲自撰稿、排版,利用深夜秘密刻版。宣传委员陈子尚负责油印。印好的《红星》,由鲍仙洲、郑祥斋以卖笔为掩护,送到有党员的学校,再由学校的党员教师秘密分送给其它党员,使每个党员都能及时了解上级的指示,经常接受党的教育。为了扩大党的影响,县委还经常秘密印刷宣传品在群众中散发。每逢山会、节日,党员都到大小集镇、村庄秘密张贴标语,散发传单。这些活动,使党的影响在群众中不断扩大,使人民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

微信图片_20210206104710.jpg

1932年2月,在烟台省立第八中学上学的郭欣农,受中国共产党烟台特别支部孙其文派遣,借放寒假之机回掖县发展共产党员,建立组织。为了加强掖县党的工作,烟台特支又派了原在青岛当工人、因在罢工斗争中暴露了身份的共产党员张凤鸣到掖县。经县委安排,张凤鸣在西由镇开了一个自行车修理铺,以此为掩护开展工作。1932年4月的一天夜里,张凤鸣、陈子尚、鲍建业、郭欣农在县农会办公室里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掖县特别支部。张凤鸣任书记,陈子尚任组织委员,鲍建业任宣传委员,郭欣农任秘书。掖县特支受烟台特支直接领导。这样便形成了受省委直接领导的县委与受烟台特支领导的特支并存的局面。1933年冬,掖县特支并于掖县县委。
掖县群众运动兴起
成立党的武装力量“特务队”

“掖县县委成立后,他们采取多种方式发起群众运动,带领群众革命。”孙玉光说,首先控制农会,争取农民运动领导权。1929年冬,国民党掖县县党部成立了“掖县农民协会整理委员会”,筹备成立全县农民协会。当时,在共产党领导下,南方已掀起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农民运动风起云涌。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侵占我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中国共产党掖县县委决定组织学生掀起“收复失地、抵制日货”的爱国示威游行。
微信图片_20210206104713.jpg

党的队伍壮大,中共掖县县委遵照上级的指示,建立了党的秘密武装——特务队。1932年4月,烟台特支派张凤鸣来掖县时传达了上级党组织的四方面精神: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反托派斗争情况;二是党内开展反对“立三路线”的情况;三是组建党的秘密武装——特务队,准备时机成熟时举行暴动;四是安排党员秘密打入国民党组织,搞好情报工作。这一时期,共产党内虽然已经进行了反对“立三路线”的斗争,但对于李立三“左”倾错误的实质却没有加以清算和纠正,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又在党内占据了统治地位。当时山东省委提出了“推翻国民党的统治,驱逐帝国主义出境”“发动游击战争,创建山东苏维埃”的任务,还特别对鲁东提出了“积极布置鲁东的游击战争”的要求。在上述精神指导下,县委根据烟台特支的指示,正式成立了由共产党员组成的武装——特务队。县委书记郑耀南任特务队队长,张凤鸣、陈子尚(县委宣传委员)、鲍建业(县农会干事长)任副队长。特务队的骨干分子有郝香斋、孙鼎、王登寿、宿勋臣、孟绍周等。

特务队的任务:保卫党的安全,一旦党员被捕,及时组织武装营救;党内如出现叛徒,进行镇压。打击民愤大、作恶多的土豪劣绅。伺机劫取国民党政府及地方豪绅钱款,筹集资金,充实党费,购置枪械,以便扩大武装,时机成熟后举行武装暴动。

微信图片_20210206104716.jpg

为了发展党的武装,县委曾在党刊《红星》上发表文章,号召“每一名共产党员都要做一名特务队的队员”“都要拿起枪和敌人斗争”。在县委号召下,许多党员和特务队队员都想方设法购买枪支,武装自己。郑耀南同志为了买枪,动员婶母卖了二亩好地,买了一枝短枪。孙鼎同志家里虽然有钱,但知道难从其父手中要出,就让特务队队员以绑票的形式,从他父亲手里搞到500块现大洋,资助特务队购买枪械。为了加强情报工作,1932年10月县委派共产党员于仁乐、郝香斋在掖县城设立了“派报处”,以卖报纸为掩护,侦察国民党掖县县政府动向,搜集各方面情报。

后来“派报处”撤销,又在县政府大门旁的“瀛海饭店”设立了情报组。郑耀南还通过秘密关系,发展在国民党县党部办《党声》的国民党党员周鼎尧、丁玉章、徐铭三等加入共产党,让他们伺机搜集情报。这些工作为应付后来的形势恶化做了必要的准备。特务队行动非常秘密,基本夜间进行活动,实行单线领导,彼此不发生横向关系。计划行动时,郑耀南亲自参与研究,然后由张凤鸣带领执行。行动前,秘密通知参与行动人员集合地点和行动暗号,集合后按计划分头行动。往往执行同一任务,队员间彼此并不知道姓名。

特务队成立后,曾策划拦截过国民党政府的解款车辆,打击过罪大恶极的地方豪绅。1933年冬至以后,由于形势恶化,县委和特务队的领导同志相继转移,特务队的活动随之停止。特务队的活动虽然为时不长,但为后来抗日武装的组建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