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厨师有多厉害,不光从他做的菜肴可以品出来,还可以从他在哪里当厨师看出来。那顶级厨师又何在呢?如果一个厨师能被邀请去准备国宴,甚至给国家级的领导人服务,你说他是不是顶级?
程汝明就是这样的一个顶级厨师,而且他服务的对象正是我们最敬爱的毛主席。 少年立志当名厨
程汝明1926年出生于山东省掖县(今莱州市)东坊北村,有四个弟弟和一个姐姐。程汝明家里很贫困,而他作为家中的大哥,很早就特别的懂事,知道要谦让姐姐,照顾弟弟。
程汝明九岁的时候,父亲便让他不要再读书,而是下地帮家里干活。程汝明没有任何怨言,因为他是除父母外家里唯一的劳动力了。在中国,一直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不读书在那个年代就意味着放弃可能的前途。
所幸,程汝明虽然才九岁,但是懂事懂得早,他认为读书不是唯一的路,人生路很长,要靠自己走出来。由此可见,程汝明从小就很有志向。十三岁的时候,程汝明已经意识到一直呆在家里,是不会有真正的出路的,要想有出息,必须走出自己村子那个小地方。虽然父母反对,但他仍然坚持,跟着一个老乡来到了天津打工,从此开始背井离乡的生活。 程汝明的老乡在天津的饭店打工,把程汝明介绍到了当地很有名气的惠中饭店当学徒。学徒管吃管住,但是薪水少得可怜,而且特别的辛苦。每天天没亮就要起床生火,那个时候可没有现在的燃气灶和电磁炉,柴火、火和水都得一早起准备妥当。
只要起床了,基本上一天就连轴转,一般都要到晚上十一、二点,等最后一拨吃夜宵的客人散了,程汝明才能休息。
最忙的时候喝口水都是奢侈,而活干得多了,手上脚上起泡是常有的事。很多跟程汝明一起的学徒工,都因为吃不了这份苦而回了乡下。但是程汝明坚持了下来,在他眼里这是一个机会,自从他来得天津,进了这家饭店,他就有一个理想,就是自己能成为天津的名厨。而且既然出来闯了,如果灰头土脸的回家,这不符合程汝明的性格,小小年纪就如此倔强,也就是靠着这股倔劲儿,才有了今后中国名厨程汝明。
功成在专列上
为了成为名厨,程汝明丝毫不吝惜付出的自己的努力。他比别人要用功数倍,最开始他学中餐,而后转而开始学西餐,但无论是学哪一样,他总是最爱琢磨的那一个。为了研究一道菜的火候、配菜,他甚至常常彻夜不眠。有一句话说得好,一个人所受的苦,最终都将化成砖,铺成他脚下的路。
程汝明经过了十多年的历练和之后,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英式、法式、俄式等不同特色西餐的烹饪手法,并且在天津也开始闯出了一点小小的名气。
1952年,世界和平理事会亚太区域的分会在北京召开,世界各地的贵宾齐聚一堂,在他们的专列上,需要一个西餐的配餐厨师,这恰巧是程汝明的专长,他的命运之轮就此开始转动。这是程汝明第一次为国家级别的领导人配餐,他的精湛的厨艺得到了西方各国领导人的高度认可。事后,程汝明更是受到了外交部的表扬,也因此得到了铁路局领导的重视。 没过多久,程汝明就被调到了毛主席专列上做厨师。能被调到这个专列上让程汝明非常激动,给毛主席做饭是他曾经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在专列上,他更加用心,发挥了他全部的厨艺,得到了整个专列和毛主席的认可。
中国人都很熟悉毛主席的一句诗词:“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这里的武昌鱼就是程汝明给做的,并且得到了毛主席的高度赞赏。程汝明的厨艺就这么无意中留在了毛主席的诗词中。
虽然程汝明主攻西餐,但在毛主席专列上,他做得更多的是中餐。程汝明发扬了年轻时的那股钻劲儿,没过多久,他就成了中西合璧的全才,被人送了个称号“全能厨师”。
毛主席也是非常喜欢他做的菜,毛主席并不是常吃西餐,但是每当吃程汝明做的面食糕点时,总是胃口很好,这让程汝明内心非常欣喜。从专列上下来后,程汝明更是直接被调到了毛主席家中,从此作为厨师为毛主席服务了20余年。能和主席相伴20多年,这是一件令程汝明骄傲和自豪了一辈子的事情!
在主席家当厨师长
在毛主席家里做饭的这20年,程汝明非常的用心,也发生过很多令他难忘的趣事。据程汝明事后回忆,他被调到毛主席家后,每天必须做一件自己从来以前没做过的很特别的事情,那就是每餐的菜单必须及时销毁。
每天做饭之前,程汝明首先要写一份菜单上报,上边批准之后,他再誊抄一份带回厨房。等饭做完之后,这份誊抄的菜单必须马上销毁。这件让程汝明颇为蹊跷的事情是中南海的一条纪律,不只是毛主席家里,其他首长家里也是如此。 程汝明一开始很不解,知道后来有同事告诉他原因他才恍然大悟。如果菜单不及时销毁,被有心之人搜集起来,就可能会变成敌对势力用来掌握国家重要领导人身体状态的情报。
根据这些情报,他们如果选择国家领导人不适的时候对国家发难,那么对国家造成的损失难以估量的。因此,毛主席包括其他领导人的每日菜单其实都是重要的国家机密,必须即时销毁以防不测。另外程汝明是毛主席厨师长这件事是对外保密的,甚至连他家人都不知道。家人只知道他在中南海做饭,他在中南海的收信寄信的地址永远是中南海101信箱。
一直到毛主席去世后,程汝明的家人才得知,原来他一直在给毛主席做饭,101信箱则是毛主席家。
还有一件事,众所周知,毛主席有一道最爱吃的菜——红烧肉。 这道菜必须用程汝明的配方做出来才可以。刚当上毛主席厨师长的程汝明,有一次给主席第一次做了红烧肉,程汝明对自己的厨艺颇有自信,可是主席居然一块也没动。程汝明非常奇怪,问主席是否觉得不好吃,主席只是简单地回答了自己不喜欢吃酱油。主席的这个习惯又让程汝明摸不着头脑,这不放酱油很多菜都不好做,味道也欠缺,主席这有些不同。后来,程汝明才了解到这是有缘由的,原来毛主席小时候,家里开过酱油作坊。 那个时候并没有什么勾兑法,酱油的制作非常纯天然,就是采用自然发酵法。发酵这个过程,难免会出现一些驱虫。在一年的夏天,年少的毛主席有一次正好看到酱油缸里有白点,好奇之下他走上前去仔细端详了一下,却发现原来那些都是虫。阴影从此埋下,毛主席之后就再也不吃酱油了,想不到伟人也有如此可爱的一面。
可是程汝明搞明白了事情缘由,接下来怎么办呢,就不做红烧肉了?最后,爱琢磨的程汝明终于研究出一种办法,既不放酱油,又能有酱油的甜咸鲜味儿。办法很简单,就是配好糖色和盐,但是比例要把控好。程汝明最后研究出来的这道红烧肉让毛主席非常的受用,只要上桌,主席就不会剩。从此,也就留下了主席爱吃红烧肉的传闻。
在主席家,程汝明的用心之处还有很多。比如他很快就琢磨出了主席不爱吃韭菜,因此再没给主席包过北方的三鲜馅儿饺子。 平常的菜里,程汝明总会多加些汤水,因为他知道主席喜欢边看书边吃饭,吃得慢了,菜也就凉得快了,多点汤水可以保温。但是除夕年夜饭是个例外,这一天,主席吃饭不看书,程汝明也会注意不要多加汤水。毛主席逝世后,程汝明又陆续地为国家准备了很多盛宴。继1983年程汝明获得了国家特一级厨师的称号后,他如愿于2012年入选了《国家名厨》,超额完成了儿时成为天津名厨的梦想。
从一个学徒工,到天津小有名气,再到《国家名厨》。程汝明用他的一生生动地诠释了什么叫“铁杵磨成针”。人生的路很长,但是选定一个方向后,矢志不渝,坚持往前走,这条路最后终究会变得越来越宽,越来越好走,直至最终获得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