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群人,选择用捐献遗体的方式为自己的生命画上句号,用自己的躯体架起通往医学科学殿堂或是拯救他人生命的桥梁,无言地为社会作出最后的奉献。10日上午,48岁的市民陈丽走进市红十字会签订了遗体(角膜)捐献登记表,成为全市第111位达成捐献意愿的志愿者。
“捐献遗体或器官,在不少人看来,这种行为有些‘超前’,但对于我而言,这一念头早已萌发多年。”说起遗体捐献,陈丽表示,有这个想法很久了,但是之前一直不太了解办理流程,前段时间相继参加了三位亲属的葬礼,感触很深,就自己上网查阅了相关资料,了解了遗体捐献的流程,便来市红十字会登记填表了。
“家里人支持你吗?”面对疑问,陈丽表示,自己的父亲当兵出身,家风一直很开明。以前每年都参加无偿献血,这次能把遗体捐献给医疗事业做研究,她觉得更加有意义,不仅能对国家医疗事业进步起到一些帮助,也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人,这相当于用另一种方式延续自己的生命。
原来,就在陈丽签署遗体捐献协议之前,她的女儿也在大学里跟同学一起签订了器官捐献协议。“孩子给我做了榜样,我也要实现自己的夙愿,将来清清静静的走,不给孩子添麻烦,捐献者有纪念碑,清明节、寒衣节有追思会,大家一起悼念挺好,还能为社会作贡献,给别人带来光明和生的希望。”陈丽觉得,只要心里有记挂,祭祀的形式并不重要。在她看来,百年之后与其被火葬倒不如把遗体留给医学院的孩子们学解剖,不仅能保护环境,还能培养好医生。
“自2010年正式启动遗体(角膜)捐献登记活动以来,我市登记捐献志愿者达111人。”市红十字会综合科负责人王燕表示,希望更多的市民可以接受并参与到遗体(角膜)捐献队伍中来,为推进医学科学发展作出贡献。
随后,市红十字会还为陈丽颁发了遗体(角膜)捐献登记证书和遗体(角膜)捐献联络卡。据了解,申请遗体(角膜)捐献的程序并不复杂,市民如有意愿在自己去世后捐献遗体(角膜)可直接到市红十字会咨询,领取《山东省遗体(角膜)捐献申请登记表》,在登记表上填好捐献者本人意愿和直系亲属同意意见,完成捐献登记手续,市红十字会将为捐献者发放捐献联络卡、遗体(角膜)捐献登记证书。捐献志愿者逝世后,其家属应当在最短时间内电话通知市红十字会,市红十字会和遗体(角膜)接受单位将在24小时内到达现场,办理接受手续并接受遗体,由市红十字会向家属颁发捐献证书。(内容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