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莱州论坛

搜索

疱疹性咽峡炎来势汹汹,家长需警惕!

wx小四 发表于 2021-7-7 17:43: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山东烟台
天气转热,病毒也开始肆意流行,疱疹性咽峡炎进入高发期,在此,提醒广大市民做好各项防范措施。接下来让我们全面的了解、认识一下疱疹性咽峡炎,以便做好预防和应对措施。
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颊部疱疹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峡炎。常发生于儿童的急性传染病,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感染性较强,传播快,主要病原体为柯萨奇病毒A型和肠道病毒71型。


微信图片_20210707151125.jpg

  每年4-7月,是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季节,常见于5岁以下的小宝宝,而幼儿园(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的场所,是它们最容易下手的地方,往往出现聚集性疫情或暴发疫情。

如何区别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都是传染性疾病,好发于五岁以下的儿童。两者都是由肠道病毒所引起的疾病,具有一定相关性,而且二者病毒间有许多重叠,导致症状与传播非常相似,如果不是专业医疗人员,非常容易误诊误断。

_
相同
不同
疱疹性咽峡炎
口腔的咽部和软腭都会长疱疹,并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和咽痛。
先发热再长疱疹,而且只有口腔和软腭会长疱疹,咽痛明显。
手足口病

_
在口唇、手和脚,包括肛门周围,也会长有透明小水泡,关节部位还可见皮疹。出疹后发热,多是中低烧,咽痛症状不明显。

从病症上来说,疱疹性咽峡炎来势猛烈,高热抽搐的临床表现往往让家长先乱阵脚,但实质上来说疱疹性咽峡炎不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并发症与后遗症,但手足口病不然。根据有关部门统计,手足口病患者有1%的几率感染并发症,尤其是三岁以下的儿童,常见有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有时往往危及生命;家长们应当在发现孩子有手脚水泡与发热后,及时送去就医,切勿拖延。因此,从并发症来看,手足口更危险。
    疱疹性咽峡炎发作时主要有以下几个症状:
1.口腔、喉咙、舌下等部位起1~2mm的疱疹溃疡。
2.突然高热,可出现惊厥。体温一般在37.7~40℃。
3.咽痛,疼痛到可使孩子流口水、拒食。
4.发病时常有呕吐或头痛,少数患儿有腹痛。
微信图片_20210707175904.jpg

疱疹性咽峡炎如何预防?
因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都是通过粪-口-呼吸道传染,且都是因肠道病毒感染而引起的传染病,所以预防方法也相似。
   1、接种疫苗:2016年我们国家就研发上市了EV71疫苗(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用于预防EV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接种EV71疫苗的适龄儿童为6月龄-5岁,建议尽早接种,低龄儿童尽量在12月龄前完成2剂次接种程序(两次接种,间隔一个月),以便尽早发挥保护作用。
   2、加强防御:除接种疫苗之外,防护预防措施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需要注意的是,成人是手足口病病毒的隐性感染者,通常成人被病毒感染后,由于自身抵抗力较强或曾被感染过,因此不会发病或者只出现类似感冒、口腔溃疡等较轻的症状。但成人在和宝宝的密切接触中却可能把病毒传染给宝宝,因此成人在接触宝宝前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洗干净手之后再去抱宝宝。另外,家长们也应关注宝宝周围其他小朋友生病的情况,避免与生病的宝宝密切接触。
     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五句真经一定要落实: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太阳。
     疾控中心提醒:凡出现发热、感冒或呼吸道症状,或发现手足口疱疹皮疹病儿,应速去医院就诊。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及时应对、不信谣言,才能给宝宝最好的保护。

     另外要提醒各幼儿园(托幼机构),落实晨检制度非常必要,如发现宝宝出现发热、咽痛、出疹等症状,要通知家长尽早带宝宝到医院就诊。病例异常增多时,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