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有莱州网友反映接到了冒充社保局工作人员的电话差点被骗 对方声称 自己是社保局工作人员,监测到用户在外地, 非法购买价值9000多元的药物,社保卡出现异常需要用户提供身份信息 对此,社保局工作人员提醒近期有人冒充“社保、医保中心”工作人员行骗大家一定要小心
别慌!一慌就又会被骗子得逞速看! 诈骗“流程”图一图看懂“冒充查案”骗术的“套路”
通用借口 谎称市民在异地冒领“医保金”、身份信息泄露被用于诈骗等。
普遍套路首先利用公检法的威信力来击破心理防线,再在用技术上使用前期准备好的私人资料砸向受害人,受害者往往在恐惧的心理下被骗子操纵,甚至四处借钱以证自己的“清白”。
【案例】 近日,牛女士接到一个对方自称“医保中心”人员的电话,称牛女士涉嫌在上海办理医保卡并盗刷一万余元,后帮她将电话转接至“上海市公安局”。随后“警官”称牛女士除此之外还涉嫌诈骗案件,要求其配合调查,并添加了牛女士的QQ。添加后,“警官”向洪女士发来了一张“警官证”,这让洪女士更加相信对方。 对方称要帮牛女士查询银行账户以证清白,要求牛女士将所有银行卡提供给他,后要求牛女士转账至他提供的“安全账户”,宣称要查询受害人的资金来源。牛女士便转账130000元到该账户。
【特点】
特点一:诈骗号码都以“+”开头
骗子第一步都是采取“电话通知”的方式,而这些号码前面都带有“+”或“00”,均是境外诈骗窝点的不法分子利用改号软件呼入的网络电话。 提醒一:公检法机关不可能从境外来电;
特点二:“医社保”喊你“涉案”
近期的此类案件中,有超过一半的案件都是骗子自称“医社保中心”的工作人员,“提醒”市民社保账号异常、涉嫌诈骗案件等。 提醒二:社保部门不会电话要求市民提供个人信息,也不可能要求市民以转账的方式,将钱打到某个特别账户,以此使“冻结”的社保账户解冻。市民群众有任何疑问可随时拨打服务热线12333核实,或者也可以就近去社保服务中心现场问清楚。
特点三:作案“工具”多样化
骗子为了提高诈骗的欺骗性和成功率,事先准备好了各种作案“辅助工具”——“通缉令”、“网站”、“警官证”等等,多数受害者都是看到这些“工具”后,受害者往往在恐惧的心理下被骗子操纵,甚至四处借钱以证自己的“清白”。 提醒三:警官证是警察身份的证明,一般只有在现场执法中,当面向当事人出示。绝对不可能通过微信、QQ等方式向当事人发送“警官证”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