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气象部门分析研判,今年第6号台风“烟花”可能于30日前后进入山东半岛南部海域。受其影响,预计29~31日,我市将出现明显降雨过程。鉴于6号台风体量大、移动慢、致灾性强,为进一步做好当前防汛防台风工作,全力以赴做好防范准备,确保防汛防台风期间我市教育系统安全稳定,现将有关工作紧急通知如下:
一、学校、幼儿园和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暂停一切线下教学活动。7月28日至7月31日期间,所有暑期开园的幼儿园和校外教育培训机构一律暂停线下教学活动,所有校车一律停运,并按要求停放在安全位置。各区市教育部门要立即做出安排部署,提前下发通知,确保通知到每一所学校、幼儿园和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并通知到所有的学生家长,做到全覆盖、无遗漏。由家委会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培训、研学活动的,也要一律暂停活动,由学校负责通知到每一名学生家长。 二、全力做好防汛救灾应急准备工作。各区市教育部门、各学校(幼儿园、校外教育培训机构,下同)要立即启动防汛防台风应急预案,主要负责人要对防汛防台风工作亲自部署、亲自检查、亲自指导,严格落实上级各项防汛防台风工作要求,科学处置各类突发情况,全方位、全时空、多举措做好防汛防台风工作,确保措施到位、防护物资到位、演练到位、巡查到位、责任到位,切实保障校园安全。要安排精干力量深入排查风险隐患,尤其是对校园院墙、老旧房屋、排水设施等进行排查,对不放心点位立即采取整改措施。视情况做好地势低洼或低楼层建筑物内贵重物品搬离保管工作,严防浸水漏电产生次生安全事故。有校内施工的项目一律暂停。各学校要备足备齐防汛抢险物资,强化物资应急调运,确保防汛抢险期间随时调用征用,及时处理突发险情。各区市教育部门、各学校要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通讯畅通。 三、加强对师生防汛防台风安全预警教育。各学校要通过学校公众号、家长QQ群、微信群等途径,对师生开展防汛防台风宣传教育和提醒,实时、动态、全面的开展“烟花”台风防范预警。要提醒学生在台风影响期间尽可能待在安全的室内,减少不必要的外出;不到河塘临水区域、地势低洼区域活动;做好防雷电教育,不靠近路边电线杆和户外供电设备;注意不在过水路面骑车、行走,防止下水道井盖丢失造成溺水。各学校要对留守儿童家庭、老人看护儿童家庭等特殊情况家庭进行重点帮扶,及时了解家庭防汛情况,遇到紧急情况,立即开展相应扶助。 四、加强组织领导。各区市教育部门、各学校要高度重视,迅速投入防御台风“烟花”第一线,坚决把各项防汛防台风措施做精准、做细致、做到位。要严格按照工作要求,全面落实隐患排查整治、人员信息摸排、安全预警教育、应急值班值守等各项防汛防台风工作要求,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要强化防汛防台风期间的信息报送工作。发生突发意外情况要按照信息报送要求第一时间报告。 来源:烟台教育发布
防汛、防台风安全指南 极端天气现象频发情况下,暴雨天气出现概率提高,尤其是一些传统降水较少的地区,突然出现历史性超量降水。
短时间的超量降水和持续不断降水,会在局部地区乃至更广阔的地区造成洪涝,既有的水利设施、防汛设施和防汛手段,以及援救手段不足以立刻生效或者立刻实现全面救援。因此在灾害性暴雨情况下,应采取全面公共预警、救援和自我救助结合的方式。
个人户外和城乡公共区域的自救 当视线可及区域出现较强流水,则应立即判断是否已经形成洪涝灾害,在判断出现洪涝天气的情况下,立即进行避险:
1、 寻找稳固的高地:a) 地势较高的广场、坚固的多层高层公共建筑的2楼以上区域(高于水面)。 b) 在可能的情况下,避免在桥梁尤其是河道上的桥梁上避险,河道形成洪涝可能会冲垮桥梁。
2、 避免进入危险区域a) 避免登上河堤等防汛设施,超强洪水有可能冲垮堤防或者漫过堤防。 b) 避免进入建筑物的地下部分,以免水漫入地下部分。 c) 避免进入地铁等设施。虽然地铁普遍有防水防汛设计,但是超大洪涝灾害下,地铁排水能力有限,也存在一定的危险。 d) 不要进入地下涵洞、过街隧道等地。 e) 不要进入地下人防工程中。 f) 不要进入地下商街。 g)水往低处去人往高处走,要避开低地。 h) 避免靠近老旧建筑物。 i) 远离山坡,雨太大可能会造成次生灾害如泥石流等,远离坡地。 j)不要站在树下和树旁。不要靠近广告牌/牌匾。 k)不要站在下坡道上,不要站在汽车后面。 l)转移时不要穿拖鞋凉鞋,更不要光脚,涉水很危险,容易受伤滑倒。
3、 暴雨天气不要使用交通设施a)暴雨之下地面情况完全被掩盖,无法准确判断积水情况,一旦滑入低地,会发生危险。 b) 尽快离开公共交通设施。暴雨之下公共交通设施也存在危险,公交车、地铁、出租车,等,都可能中断,地下停运的地铁、低洼地带的公交车,均存在危险,离开交通工具,找到安全位置。 c) 离开交通工具,最好保持集体行动,能够彼此援助。 d) 在暴雨下,积极寻找安全位置时,不要急于打电话、发朋友圈、自拍、玩手机,雨水可能会损坏手机、太早消耗存电。 e) 找到高地、找到能避雨的高地,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再使用电话,和外界联系。
4、 远离电力设施a) 避险过程中一定要远离电力设施。远离高压线、高压电塔、变电器、有供电危险标志的一切物品。 b) 远离电线和绳索状的物品。 c) 远离电闸、配电箱。 d) 在无法确保身体和手干燥的情况下,不要碰触插座、开关等带电设备。 e) 避免站到露天的高处,避免雷击。
5、 个人通讯a) 在户外遇险,要确保自己能支持到救援人员抵达、确保自己在得到安全后还有能力和亲友联系,因此要确保手机有电。 b) 离开交通工具的时候可以给亲友发个消息,无论微信还是朋友圈,标记自己的位置、车辆的位置、自己撤离的计划,然后停掉操作手机或关机,和大家一起撤离。 c) 到达安全位置后,发一条信息,标记自己当前的位置、身边人员的情况和安全情况,告知大家自己暂时安全,并为了节省电力会减少和外界联系。 d) 如周围水情已经导致自己无法离开,可立即向警方汇报自己所处位置、有多少人、周围水情、紧急通讯方式等,然后停止使用手机,等待救援。 e) 如周围环境支持你给手机充电,或者你手中有富余的充电宝等,可立即充电,但是减少使用手机,因无法判断是否会停电。 f) 在可能的情况下,确认亲友的安全,并且向亲友提供必要的指导、要求亲友节约用电。 g) 当获得亲友达到安全位置后,约定每隔2-4小时或者更久通讯一次的低频度联系方案,以降低彼此的通讯消耗。 h) 灾情之下,周边电力、信号都有可能中断,也有可能出现全民集中通讯导致信号拥堵的问题,遇到这类情况不要慌乱,设法和公安部门取得联系,告知你的困难,等待政府救助。 i) 如果多人集体在某处避险,只要能不被淹没,多人就更容易获得救助和救援。 j) 和身边的人一起互助,大家共同使用有限的电源和通讯设备,以保障大家能更在恶劣环境下坚持更久。 k) 和身边的人彼此鼓励彼此帮助,在恶劣环境下互相团结。 l) 如有收音机,可以使用收音机收听政府发布的消息,确信政府一定会来救援。
社区自救和居家自救 1、 大多数人居住在小区中,社区一般由基层居民组织,在灾难来临时,居委会就是最基层、最近的政府。积极和居委会取得联系,和自己的楼长、单元长取得联系,快速组建居民自救的集体。
2、 低楼层的人员应立即做好转移的准备。如果水没有漫进单元,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做人员转移的准备,整理需要携带转移的物资。 3、 老弱病人等,需提前进行转移。可申请借住到高楼层的邻居家中、高楼层过道、楼梯上暂时安顿下来。 4、 有需要使用维生设备,如呼吸机、氧气瓶的人,需及时将维生设备搬迁出来,申请接入邻居家的电路上,确保在供电正常的情况下能够维持生存,并且及时给备用的氧气袋充气,确保在断电后能够获得紧急的氧气供应。 5、 票证、票据可用塑料袋、保鲜袋封好,随身携带,或者放置在家中避水的位置。家庭中一般最避水的设备是电冰箱,把这些物品放在电冰箱中,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干燥和安全,关起门来电冰箱一般不会被水冲走,重要物品因此可以得到保全。 6、 备好老人、儿童和病弱人士使用的必要用品。 7、 断掉家中的电源,避免家中进水导致设备短路和电线短路,避免短路造成的电火灾。 8、 拔掉家用电器的电源线。 9、 关闭各级燃气开关。避免燃气泄漏。 10、 随身携带手机、充电线、充电头、充电宝。确保有通讯能力。 11、如有对讲机和小型电台等重要救援通信设备,请携带好。 12、 如有条件,可带便携式收音机和电池,确保自己能够获知外界的信息,帮助邻里和社区。 13、 离开前关闭门窗,尽量避免进水。 14、 户口、身份证等甚至都可以不带,随时都可以重新办理,公安机关根据人脸识别和指纹可以确认身份,结婚证、学位证、毕业证等需要做好保护。报销的发票、报修凭证等需要保管好,存在冰箱里即可。 15、 随身携带备用的食物,如包装好的饼干、方便面等,冰箱里清理出来的食物,熟食类可以随身携带。 16、 家中有游泳圈、充气艇、充气床等物品,带在身边,能保障安全,还能救助更多人。 17、 有水果刀、剪刀、创口贴、外用消毒药物、抗生素、家人日常使用的药物等随身携带。 18、 有行动能力的健康人,在社区的指导下组成团队,分别负责救援、维修、维持秩序、卫生救助和自助服务。 19、 在社区的组织下,积极将现场情况上报上一级政府,包括所处环境、现场水情、电力状况、燃气线路状况、道路交通状况,最重要的是现场的准确人数,以及男女人数、老弱人数、患病和伤亡人员情况及时上报,以便政府调动资源进行救援。 20、 携带救助用的绳索等。 21、 在社区的组织下,可组织善于使用工具的团队,制作一些加固或者防水设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