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古城的富人区,指的就是莱州的东南隅和西南隅。莱州城古城街以南就是东南隅和西南隅,这两个隅以小十字口街为分界,东面东南隅,西面西南隅。
曾听老辈这样说老莱州城四个隅,西北隅有衙门,出了很多衙役;东北隅很多做小买卖的;东南隅和西南隅很多地主和名门望族。
说起西南隅,就不得不说鼓楼街。曾经的西南隅鼓楼街,牌坊林立。村里也是相当有实力,不仅有县衙,还有很多国营大企业。
曾经的材机厂可以说是相当辉煌。
材机厂西面是以前的衙门,材机厂东面是以前的山东省第九中学。莱州很多名人像郑耀南等等都是第九中学的学生,第九中学就是现在的莱州一中。
市立医院以前是城关医院,城关医院的对面是建新商场。
莱州曾经的药材公司。现在仍然在莱州南路上留有老厂址。
村里的老人告诉小编,阳光商城以前叫红旗会堂,里面有招待所,会议室。是市里专门接待贵宾用的。
新昇商店是以前的水产公司,70年的时候就有了。路边的大爷说,70年的时候他在摇臂厂上班,一个月工资20元,下班的时候经过水产公司就买点小鱼带回家。
穿梭在西南隅村的小胡同里,还能看到很多古城留下的痕迹。
说起西南隅,就不得不提尚书街。从鼓楼街上这个门洞进去往西走,就是尚书街了。
为什么这条街叫尚书街?首先说说尚书,尚书是古代官名,基本相当于今天部长级的干部,当年这莱州条街就走出过一位影响深远的尚书。
这位尚书就是吕海寰,掖县公园有他的雕像。
吕海寰(1842—1927),字镜宇,掖城西南隅村人,出身贫寒,幼读私塾。清末著名外交家,中国红十字会创始人,历任工、兵、外务部尚书,中国红十字会会长、名誉会长等职。
说到吕海寰,还要提一下西南隅的另一个大家族,赵家。赵耀(1539-1609),字文明,号见田,掖城西南隅人,明隆庆五年(1571)进士,与弟赵焕、赵灿并称“东莱三凤”。曾任兵部郎中、山西按察使等职,后丁忧返乡。起复后,官至都察院巡抚保定右佥都御史,“以尽瘁陨身”(《明神宗实录》),赠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后累赠至兵部尚书。因兵部尚书系朝廷六部之一,故当地人尊称其为“赵阁老”。
赵耀墓在禄山南麓的赵家山前,西距毛纪墓约400多米,二者中间隔一条沟,二墓后边的小山则连为一体。
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鼓楼街也变了样子。如今的莱州人,对鼓楼街的印象,更多的是这里曾经是一条繁华的商业街。路边两排整齐的门头房中,很多店都是开了二三十年的老店。
曾经的县衙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又一座政府单位的办公大楼。
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大部分村民都成了拆迁户,住进了新楼房。
还有很多备新楼盘正在建设中。在西南隅西南角的云景台是当下深受莱州人关注的新楼盘之一。
这里还有华旗的登科城。
鼓楼里,是鼓楼街的地标性建筑,是很多莱州人吃喝玩乐和购物的首选地。
鼓楼里大德福超市门口,还有一座雕像。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刘耳枝。刘耳枝,名重庆,字幼孙,号耳枝。掖县城关东南隅人(现为莱州市东南隅),明代后期著名书法家,官至户部右侍郎。
在西南隅村西侧的民房里,小编还偶然遇到了刘耳枝的后人。老屋大门上方,还刻着书法家刘雯的字。刘雯字成章,号了翁,当代著名书法家、篆刻家,“铁书”书法创始人。其先祖刘重庆(字耳枝)是明朝被誉为“神笔刘耳枝”的著名书法家。
在莱州南路的西侧,也有一些西南隅的地。
西南隅村委暂时搬迁到了附近。
在定海路东侧,还有一片二层楼。这里是西南隅新村。
好了,关于莱州市西南隅村,小编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由于小编水平有限,文中很多内容,都是村民讲述,如果有表述错误的地方,大家可以在留言区纠正。大家也可以留下您对于西南隅村的印象,或者说说关于西南隅村的故事。欢迎大家在留言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