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有效的新冠疫苗接种是预防新冠病毒的强有力武器,无数医务工作者坚守接种一线,舍小家护大家,开启“5+2”“白+黑”模式,连续作战,保进度,保安全,创造了疫苗接种的“烟台速度”。烟台市疾控中心推出“共筑免疫屏障——最美疫苗接种人”系列栏目,致敬抗疫路上构筑这道坚固“防疫墙”的忠诚的健康卫士。 莱州市沙河镇中心卫生院 禹爱丽
禹爱丽,是莱州市沙河镇中心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的负责人。自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开展以来,她扛起了沙河接种点主战场的管理重任。每天提前到岗,最后一个离岗,她用自己的辛勤付出,将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做实、做细,以实际行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宁可我等送苗人, 绝不让送苗人等我”
一支疫苗打进身体只需要十几秒的时间,但是从接收疫苗入库到按照规范流程接种,中间的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现丝毫的纰漏。为了保证疫苗接种零差错,禹爱丽和她的同事付出了百倍努力。
新冠疫苗的配发工作一般都是在半夜,很多时候疫苗运到单位已是凌晨两三点,为了“接苗”,她总是抱着“宁可我等送苗人,绝不让送苗人等我”的态度提前到岗。“接苗”后,她第一时间进行疫苗的检查、核对、扫码入库工作,确保每一支疫苗信息完整、源头可查。 禹爱丽正在认真工作
最高峰时,接种点一天的接种量达到1600多剂,从早上持续到晚上十二点,几乎每个人都处于满负荷的工作状态。为避免医护人员在身体疲惫时工作出现差错,她不停地穿梭在登记处、接种处,反复叮嘱医护人员疫苗接种的注意事项,不断提醒医护人员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一验证”,坚决杜绝差错事故发生。
无论是接种前医务人员的培训、疫苗的接收与冷链管理,还是群众的咨询答疑、异常反应调查处置等,她都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工作一天下来,感觉腰酸背痛,嗓子也喊哑了,但是第二天她依然精神满满地提前到达接种现场。
“妈妈,可不可以抱抱我再走?”
自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开展以来,从凌晨到傍晚,禹爱丽都像陀螺一般,没有停息地转动着。 凌晨,禹爱丽接到疫苗后回家睡三五个小时,早上又要提前到达接种点,做好接种前的准备工作。中午,她和同事们轮流吃盒饭,很多时候饭菜已凉,只能随便吃几口就赶紧登记、检查、上报数据。深夜,同事们都回家了,她还要统计上报当天的数据,不敢有丝毫错漏。
几乎每晚下班回家时都已将近下半夜,看着已经入睡的孩子,禹爱丽只能亲亲他熟睡的小脸。早上她要提前到岗,有一次,不到2岁半的儿子刚刚起床,仰着稚嫩的小脸问:“妈妈,可不可以抱抱我再走?”听着儿子稚气的声音,禹爱丽心里很不是滋味,可也只能匆忙地抱一下孩子,简单安慰几句,便急忙赶往单位。 禹爱丽为群众接种疫苗 第一个到岗、最后一个离开、没有休息时间是禹爱丽的工作常态。她已经记不清多长时间没陪家人吃过一顿饭、没陪孩子玩过一次了,甚至孩子生病发烧也不能陪伴在身边。禹爱丽说,虽然心里很愧疚,感觉对不起家人和孩子,但想到能以微薄之力为抗疫工作尽一点力,心里也是知足的。 精益求精,臻于至善,勠力同心,禹爱丽和她的同事们坚守岗位,默默奉献,在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点传递爱与温暖,用平凡铸就不凡。致敬最美疫苗接种人!内容来源:烟台疾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