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天,“雪糕刺客”成了热门词条,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昨晚,#钟薛高31℃下放1小时不化#也冲上了微博热搜。
钟薛高回应
近日,有网友将一支海盐口味的钟薛高雪糕放置在室温31℃的条件下,半小时后,雪糕表面的冰层化开,呈现奶油状,50分钟后,盒子里的雪糕处于比较黏稠的乳状,而非水状,整体形态完好。
雪糕在室温31℃的条件下放置半小时后,表层冰面出现融化迹象 (图源:网传截图 极目新闻)
雪糕在31℃的室温下放置近1小时后,仍然没有完全融化 (图源:网传截图 极目新闻)
有不少网友推测,雪糕不会融化是添加了防腐剂、凝固剂。
另有网友担心,不会化的雪糕还能吃吗?
7月2日
钟薛高官方微博
对于网传钟薛高海盐椰椰产品
长时间不融化问题做出了回应
↓↓↓
其称并不存在不融化的雪糕,固形物高,水少,完全融化后自然就为黏稠状,不会完全散开变成一摊水状,而固体无论如何融化也不能变成水。
融化呈黏稠状是因为这款产品配方中主要成分为牛奶,稀奶油,椰浆,炼乳,全脂奶粉,冰蛋黄等等,产品本身固形物含量达到40%左右,除部分原料本身含少量水外,配方未额外添加饮用水。同时对于添加问题,为在货架期内保持产品的良好风味和形态,产品仅使用极少量的食品乳化增稠剂,均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添加,可放心食用。
对此,
有不少网友仍然疑惑,
照此推论,
牛奶椰浆都是固体吗?
那么“不化”的雪糕究竟是怎么回事?
中国食品安全网做了一个实验↓
不化的雪糕
为了观察雪糕融化速度,
将山楂口味雪糕(左)
酸奶味雪糕(中)
牛奶咖啡口味雪糕(右)
进行对比,
三支雪糕自冷柜取出室内放置十分钟后,
其外观并无明显变化。
三支雪糕自冷柜取出后50分钟再观察,山楂口味和酸奶口味雪糕已经完全融化,而牛奶咖啡口味雪糕仅四周有轻微融化,雪糕外形仍清晰可见,整体融化程度并不明显。
中国食品安全网称,影响雪糕融化速度的因素很多,牛奶、稀奶油、全脂乳粉等原料含量高的雪糕融化速度慢,雪糕的固形物可以理解为雪糕中除去水分后的干物质,是雪糕中营养成分的来源。总固形物及蛋白质含量越高,如蛋白质、脂肪等含量加上雪糕水份的占比少,其融化速度慢就再正常不过了。
有食品添加剂的产品能吃吗
谈到食品添加剂,不少人存在一个误区,认为有食品添加剂都是不健康的。但其实,国家标准中对食品添加剂的适用范围和使用量均有明确规定,在标准规定的范围内使用食品添加剂都是安全的。而增稠剂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食品中的添加剂,果冻、八宝粥、银耳燕窝等食品中都有增稠剂的身影,其主要作用在于改善和增加食品的黏稠度,并能使食品有润滑适口的感觉。
雪糕中常使用的卡拉胶,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在冰淇淋、雪糕类冷冻饮品中,作为增稠剂可“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上海网络辟谣平台称:“添加剂越多,越难融化”的说法不准确。有研究对稳定剂添加的浓度分别是0.40%、0.45%和0.50%的雪糕进行实验,结果发现,当添加量为0.45%时,冰淇淋的抗融性最好。
影响雪糕融化的因素很多,通常来说,固形物含量高的雪糕比以水为主要原料的雪糕融化得慢。
图片来源:中国食品安全网
关于雪糕怎么选?大家主要还是看配料表,要选择乳制品排名靠前的品质会更好。
国家出手,专治“雪糕刺客”
近年来,
“天价雪糕”成为一个话题,
动辄十几块到几十块的雪糕和“普通雪糕”一起躺在店家的冰柜里,
让你顺便拿一个去结账时,露出大吃一惊的表情,
网友便给它们取名为“雪糕刺客”。
与“雪糕刺客”对应,
近日,有网友发明“雪糕护卫”一词,
指与雪糕刺客相反,每次看到就感觉心安,
味道不错价格合适,从小吃到大。
得注意的是,
近日,
#7月起雪糕刺客或将无所遁形#
也登上了热搜。
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消息,
《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
7月1日起施行!
①经营者应当以显著方式进行明码标价,明确标示价格所对应的商品或者服务;
②明码标价应当根据商品和服务、行业、区域等特点,做到真实准确、货签对位、标识醒目;
③经营者不得不标示或者显著弱化标示对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不利的价格条件,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
根据规定,经营者应以显著方式进行明码标价,
未来我们再也不用吃“哑巴亏”了。
你最近有被雪糕“刺中”过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