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日前发布《莱州市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进一步挖掘莱州市旅游资源优势,激发市场活力,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提升旅游对发展经济、增加就业的重要作用,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方案显示,莱州市将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发展壮大旅游经济,着力构建“全民、全时、全业、全景”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把旅游产业打造成为该市的支柱产业、百姓的富民产业,不断推动市强民富宜居文明新莱州建设迈上新台阶。
争创山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方案明确了全域旅游建设的发展目标:基本形成旅游集散体系,旅游对该市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升,滨海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夜间旅游、体育旅游、研学旅游、红色旅游、康养旅游等业态蓬勃发展,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旅游景区品质大幅提升。
此外,莱州市欲希望通过全域旅游的建设,使莱州旅游形象和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全面实现旅游治理规范化、旅游发展全域化、旅游供给品质化、旅游参与全民化、旅游效应最大化,年内实现山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争创目标。
目前,莱州市建立全域旅游领导机制,健全全域旅游协调及综合监管机制,建立适应全域旅游特点的旅游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加强旅游综合效益评估,推进旅游统计评价改革创新,完善全域旅游体制机制。
将旅游业定位为主导产业
方案中显示,莱州市委强化全域旅游保障支撑,完善了专项规划体系。该市在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将旅游业定位为主导产业,莱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综合性高质量政策文件和实施方案。加快推进《莱州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一线(莱州海岸108线)、两廊(环山生态休闲廊道、环城游憩廊道)、三区(东海神庙旅游区、黄金海岸旅游度假区、胶东“莱文化”名山旅游区)、四点(40个旅游景区和乡村旅游点)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建设落实,建立规划督查、督办、考核、奖惩、评估机制,与国土空间规划、农业、水利、林业、海洋渔业等相关规划深度融合。
此外,该市将注重旅游人才引进培育。组建成立旅游发展咨询委员会、顾问委员会或专家智库,引进专家及专业人才参与旅游服务。建立稳定长效的旅游人才奖励培训机制,定期开展旅游人才交流、培训活动。
加快建设滨海旅游线路
发展全域旅游,就要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方案显示,莱州市将加快构建畅通便捷的交通网络。推进旅游交通全域覆盖,改造升级通往主要旅游景区、乡村旅游区的道路,开通旅游客运班车、旅游公交和观光巴士,打通旅游交通瓶颈。结合旅游交通干线、旅游景区等,建设旅游绿道、骑行专线等慢行休闲系统。
方案显示,莱州市将加快“莱州海岸108线”滨海旅游线路建设。加强旅游交通干线沿线生态资源环境保护和乡村旅游特色片区、旅游特色村镇、旅游驿站、绿道系统等规划建设,配套完善旅游交通驿站、汽车旅游营地、停车场、公共游憩空间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出台解决旅游旺季停车场供应不足问题的措施和规定。
查阅方案,信息量满满。该市还将建设完善莱州市旅游集散中心,加快大骋车站、永安车站和城区广场公园、A级景区、乡村旅游点(农家乐)等公共场所的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点)建设,完善星级旅游饭店、旅行社的旅游咨询服务功能。全力推进“厕所革命”。大力推进A级旅游厕所建设,力争全覆盖。建立旅游信息公共服务与咨询平台,构建功能完善、上下联通的全域旅游大数据中心。建立完善旅游志愿服务体系。成立旅游志愿者服务队伍,在旅游接待场所设立旅游志愿服务工作站,开展志愿服务公益行动,引导当地居民积极参与,提供文明引导、游览讲解、信息咨询和应急救援等服务。
根据方案,莱州市将推进文旅重点项目建设。狠抓旅游招商引资,把旅游项目招商融入各类对外招商平台,推动旅游项目招商建设。突出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东海文化创意旅游区、胶东“莱文化”名山旅游区三大龙头项目,培育带动一批莱州本土旅游品牌和行业龙头企业。
方案要求,莱州市各镇街充分挖掘莱州“山、海、城、乡”特色资源优势,加快推进项目包装和招商洽谈,新打造2处以上省级景区化村庄,新创建星级饭店、特色文化主题酒店和绿色饭店,新建精品民宿、露营地等个性化住宿设施,年内打造一批特色突出、主题鲜明的文旅精品项目。
方案中强调,该市将紧紧围绕《莱州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研究制定《全域旅游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工作计划及推进措施,规划落实“点、线、面”空间布局,推进资源融合和合理利用,结合周边镇街旅游线路规划设计,丰富和完善旅游新业态、新产品,最终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社会参与共建共享,聚力打造“山海相融、文武双全”的全域旅游品牌和区域性全域旅游目的地。
根据方案,莱州市将持续高标准举办月季花节文旅嘉年华、虎头崖月季玫瑰文化旅游节、小草秋韵旅游文化节、大岚张杏花节、梅花艺术节等“美丽乡村月月休闲汇”十大民俗旅游节庆活动。打造东海神庙创意文化节、莱州海岸108线两日游、莱州鱼节等节庆活动,进一步激活周边城市游客市场,打造特色鲜明的文旅活动品牌。
莱州市将推动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深入推进文化、工业、交通、环保、国土、科技、教育、卫生、体育等基础功能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构建形成“旅游+”“+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业态体系。深入推进中华武校、虎头崖月季玫瑰种植、朱旺红色文化田园花海、朱家村金银花坊,金仓、三山岛、金城渔业、程郭镇武官村吴氏太极拳展馆、马家庄现代农业大棚、土山盐文化等特色业态与旅游业深度融合,推进“文旅+”产业加快发展,打造业态融合、品类丰富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样板。城市公园、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规划馆、展览馆、纪念馆等公共服务场所配套建设主客共享的旅游服务设施。不断丰富完善特色旅游产品研发体系,挖掘莱州非遗产品及特色产业优势,研发设计特色旅游商品,合理设置旅游购物场所,开展集中宣传营销,打造莱州特色旅游商品市场。
大力开展“美丽莱州”建设
方案要求,莱州市将提升资源环境质量。实施“莱州海岸108线”道路畅通工程,策划推动“云峰山-大基山”“寒同山-尚家山”旅游路线。实施旅游环境绿化美化工程,加强土山万亩盐田、虎头崖海上长城、东大宋月季种植、海庙港湾、朱旺花海、金仓竈河寨、黄金海岸、三山岛渔村、金城明清古街等生态环境和文物遗址遗迹、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人文资源保护,研究制定针对性强、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和方案。凸显“千年古邑”历史文化和莱州地域特色,加强城区、旅游景区、特色村镇景观风貌控制,美化绿化涉旅场所、旅游公路沿线和滨海、环山重点区域,不断夯实全域旅游发展环境基础。
莱州市将加强旅游环境整治。大力开展“美丽莱州”建设,深入推进“三改一整”“污水处理”、城乡环卫一体化。丰富完善旅游服务业态,不断推进游客服务内容多样化、精准化、精细化,不断深化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建设成果,加快推进旅游服务由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型。
此外,该市将开展全域旅游的相关宣传教育,强化居民的旅游参与意识、旅游责任意识、旅游安全意识。公共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科技馆、纪念馆、城市休闲公园、红色旅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公益性场所免费开放。鼓励旅游接待场所对老人、军人、学生、残疾人等特定人群实施价格优惠。通过景区带村、能人带户、“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直接就业、定点采购、帮扶销售农副土特产品、输送客源、培训指导、资产收益等各类灵活多样的方式,促进脱贫、就业和增收致富。内容来源:大小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