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莱州论坛

搜索

重磅发布!莱州构建发展新格局,重塑县域经济新辉煌!

复兴汉业 发表于 2022-10-18 10:34: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山东烟台
十年间,莱州市各项事业发展迈向新征程,逐梦新时代。十年来,莱州地区生产总值增至701.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至41.5亿元,先后获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全国文明城市等20多项“国字号”城市名片。

  眼下,莱州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上级要求,制定“1343”工作体系,提出“6+4”“9+6+N”等重点工作任务,全力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重塑县域经济新辉煌。

微信图片_20221018093006.png

  01 . 聚焦质量效益  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今年上半年,莱州市8项主要指标有5项增幅高于烟台平均水平,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2.1%,位居烟台第1位;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55.1%,位居烟台第2位;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位居烟台第3位,在烟台市高质量发展考核中排名县级市第2位。

  推动莱州经济发展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需要有明确可行的实施路径。莱州市精准开展 “双招双引”,突出精准高效、招大引强,建立健全目标精准、措施精准、保障精准的“双招双引”工作机制。明确主攻方向,紧盯国企央企和行业领军企业,围绕重点产业梳理龙头企业、上下游关联企业和配套企业,逐一建立链长制,突出抓好产业链招商;紧贴产业链布局人才链,加强“高精尖缺”人才引进,畅通在外莱州籍人才回乡创业渠道。灵活招引方式,扎实做好产业引才、以才引才、中介引才,形成 “双招双引”的浓厚氛围。强化跟踪服务,加强“前招商”与“后招商”有机衔接,主动作为、精准对接,争取更多资源向莱州集聚。

微信图片_20221018093009.png

       今年以来,莱州市走访接待“三类”500强企业40家次,成功举办第32届月季花节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活动,组织开展莱州—青岛招商推介及莱州—杭州、莱州—南京化工产业专题招商等活动。储备重点在谈项目20个、总投资532亿元,重点签约项目16个、总投资256亿元;引进博士以上人才73名,新设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7处。

  该市分类推进企业培育,突出企业支撑发展的主体地位,加快“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步伐,全力做大规模、做强优势、做出特色。梯次培育企业方阵,围绕建库入库、培育提升、升规纳统三个阶段,大力培育规上、上市、高新技术、外资、高成长性企业。充分激发企业活力,依托亚投智库企业管理升级工程和海创汇产业加速平台,每年筛选一批优质企业,实行规范提档升级,孵化共建产业项目。壮大中小微企业群体,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助企纾困等扶持政策,加强政银企对接联系,鼓励技术改造、增资扩产,支持中小微企业健康平稳发展。

  为切实加大护航企业发展力度,莱州市大力实施企业管理升级工程,将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落到实处。规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262家,上市企业达到5家,3家企业成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21家企业成为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组建国投、海投、财金三大平台公司,打造AA级融资平台2个。11家企业入围烟台倍增计划,其中龙头骨干企业2家、高成长创新企业9家。

  围绕“项目为王”理念,莱州市把项目建设抓紧抓好,抓出成效。每年实施一批聚力攻坚重点项目,推动产业延链补链强链。1—8月,省级、烟台市级重点项目分别完成投资17.9亿元、65.3亿元。加大对上争取力度,6个项目纳入明年第一批省重点基础设施项目;争取政府专项债券项目14个、到位资金11.4亿元,正在申报62个、资金需求230亿元。超前谋划明年项目,初步确定了93个2023年聚力攻坚重点项目,总投资超千亿元。

  02 . 绘就幸福画卷 美丽乡村焕发新貌
  
走进莱州市城港路街道朱旺村“海天乐园”小区,放眼之处皆是葱郁的绿色,树荫下、广场上,随处可见嬉戏的孩童和下棋的老者,伴着清新的海风,共同描绘出一幅美丽乡村的迷人画面。

  这只是莱州市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市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统筹推进“五个振兴”,不断开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成功跻身省部共同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县,入选“中国乡村振兴百佳示范县市”,农业实力持续提升、农村面貌持续改善、群众生活持续向好、基层基础持续稳固。

微信图片_20221018093013.png

产业兴旺,打造农业发展新引擎。莱州市坚持将现代种业作为推动产业振兴的核心竞争力,全面建成了以种业产业为核心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扶持培育了以国家级龙头企业登海种业为旗舰、22家规模以上企业为支撑的现代种业企业方阵,创建省级以上种业科研平台11个,形成了集种子科研、生产、推广、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成功试验推广苹果免套袋和化学疏花疏果技术,轻简化栽培模式走在全国前列,“琅琊岭”苹果连续两年荣获“中国好苹果”金奖,入选2021年全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擦亮小草沟村“中国苗木第一村”金字招牌,“小草”牌苗木累计销售达2.5亿株,为推动全国苹果由乔化栽培向矮化栽培的转变作出巨大贡献。

  人才聚集,激发乡村建设新活力。莱州市以“三农”科技培训为总抓手,组织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现代农业培训,每年培训各类农业农村人才万人以上。有效发挥农业农村系统老干部、老专家业务优势,组建“专家顾问团”、设立服务热线,开展农业技术便民服务指导。同时,结合海洋渔业、生物育种等优势产业和登海种业、明波水产等一批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瞄准国内重点院校和科研院所,积极开展“双招双引”工作,搭建农业人才平台,提升现代农业研发能力,近年来先后引进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及外国人才200多名。
  

生态优美,建设绿色宜居新家园。该市扎实推进农村“五化”建设,累计完成美丽乡村整治提升村庄850多个。以“向全域拓展、向细节深入、向内涵渗透、无死角整治”为目标,以农村垃圾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莱州市坚持每年春节前、春节后、麦收后、秋收后4次农村环境集中整治不动摇,实现村庄干净整洁。按照“体现田园风情、彰显特色亮点、固化乡村记忆、保护遗迹遗存”总体思路,推动城镇化与当地历史、传统文化、民俗风情、红色文化紧密结合,建成西障郑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小草沟大队客栈等一批特色项目,初家村、傅家桥村、城后万家村分别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齐鲁美丽田园、全省传统文化村落,城港路街道朱旺村、郭家店镇小草沟村、文峰路街道田家村先后入选省级美丽村居。

  03 . 厚植文明底色  文明之风吹拂全城
 
 2017年,莱州收获了最具分量的一枚城市桂冠:全国文明城市!这一荣誉,不仅是对这座城市的肯定,也是对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们给出的诚意褒奖。莱州市连续两届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连续六届蝉联“省级文明城市”。

微信图片_20221018093016.png

在莱州,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身穿红马甲,用一次又一次的志愿服务,让城市显得格外温暖,志愿服务已经成为莱州人的生活风尚,红马甲也成为温暖市民的标志性符号。一个人带动一群人,一群人温暖一座城。18支专业志愿服务队每月联合开展一次大型文明实践活动,实现了“中心吹号,部门报到,志愿者服务”的工作格局。引入社会组织参与文明实践,充分整合“社工”和“社团”两项社会资源,以“资源汇集”效应服务于文明实践,培育出“婆婆妈妈”成长营、简心课堂等特色项目。莱州市不断深化志愿服务,莱州构建了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为龙头、18支专业志愿服务队为支撑、镇村志愿服务小队为主体的志愿服务体系,建立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设立“志愿服务站”“邻里互助社”1300多处,配置理论宣讲、文化健身、邻里互助、文明风尚“4+N”志愿服务队3000多支,16万名志愿者就近就便参与志愿服务,确保群众可以随时参与文明实践活动。


2020年12月15日下午,在莱州广场东面路口发生车祸,一名身穿校服的小男孩及其家长倒在血泊中,路过的刘长伟、张素娜夫妇挺身而出,将满身是血的孩子抱上车向医院疾驰。刘长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厚德莱州人的精神内涵,他的义举吸引了亿万网友关注点赞,短短1天就刷爆朋友圈,20多家媒体报道了夫妇二人的善举。

  在莱州,从来不缺这样的鲜活事例和典型。全国道德模范、时代楷模李登海、十年守护病妻的六旬老汉冯程章……一个个家喻户晓的名字,演绎着莱州人崇德向善的故事,传递着城市的温暖和力量。以先进典型引领核心价值观建设,莱州市形成了5万多人的“群英谱”,累计表彰道德之星1100多名。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该市着力推动市镇村三级场所联动。阵地建设全覆盖。市级层面,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打造1000平方米的精神文明展馆,文明微讲堂、文明传递成为群众最喜爱的“明星项目”。镇村层面,在实践所、站镇村全覆盖的基础上,以党员、“五老”、道德典型、热心群众所在家庭为中心户,打造1011处文明实践家庭站,辐射带动文明实践进家入户。整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技馆、图书馆等场所,建立实践基地220处,实现各类资源利用最大化。各级文明实践阵地建有市民教育、文化活动、健身活动等活动室,配备相应的活动设备,全部免费向群众开放,通过倡树美德健康生活方式主题的公益广告、志愿服务活动等途径营造文明实践氛围,扩大社会影响力。

  04 . 凝聚各方力量 党旗领航砥砺奋进
  近年来,莱州市紧贴中心、服务大局,聚焦主责主业、强化担当作为,为推动市强民富宜居文明新莱州迈上新台阶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该市牢牢抓住思想政治建设这个重点,以党的创新理论凝心聚魂,坚持把理论学习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抓实党内集中教育,扎实开展各类主题教育,莱州6.5万余名党员在一次次学习热潮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抓实思想理论武装,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常态化开展“党员全员进党校”。深挖该市丰富的红色文化、革命历史,打造莱州市革命历史馆、郑耀南故居、西海地下医院展览馆等党性教育教学点,搭建了“五点一线”的党性教育“红色平台”。

微信图片_20221018093020.png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莱州市紧盯基层党建工作中的关键环节,着力增强各级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聚焦党建引领农村发展,深入开展农村干部干事创业活动,对该市农村实行“大考核、大排名、大表扬”,每年列支200多万元奖励先进村庄。全力破解农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困局,优选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驻村帮扶,大力发展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莱州村集体经济总量每年平均提升6个百分点。聚焦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深入实施城市社区“幸福家园”建设,推动党建、社会治理等“多网融合、一网统筹”,统筹“双报到”党员、民警、楼栋长包保11.5万户居民,引导8000多名机关干部到居住社区报到,构建了平战一体下沉服务基层体系。深入开展“红心物业•宜居莱州”等工程,群众满意度获得感不断提升。聚焦各领域党建拓面提质,构建以快递物流、外卖、电商等行业党委为核心,以青工会、工会、妇联为纽带的“一核三元”组织体系,全面提升两新组织党组织组织力。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莱州市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着力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出台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一个意见两个方法”,常态化开展“企业评部门、企业评干部”集中公开评议活动,把考评结果与干部使用、评先树优等直接挂钩。出台加强干部轮岗交流意见,深入落实关心关爱干部政策措施,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用强有力的引导激励措施“刷新吏治”,形成良好的选人用人导向和干事创业生态。

  事业因人才而兴,人才因事业而聚。莱州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发展理念,源源不断把各方面优秀人才汇聚到莱州发展各项事业中来。拓展招才育才平台,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技能人才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三大计划”,聚焦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经略海洋等重大战略和莱州主导产业发展,先后举办各类人才交流对接活动110余场次,设立驻外人才工作站13处,与10所国内外高校达成合作协议。五点一站“人才之家”服务体系入选全省人才工作创新案例。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完善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建立人才服务专员制度,开辟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实施重点企业“一企一策”,开通“人才强企”服务直通车,莱州引才育才用才的政策体系和环境生态持续优化。内容来源:烟台日报社大小新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