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莱州论坛

搜索

莱州考古大发现,涉及多个村庄!

住房 发表于 2024-1-18 11:28: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山东烟台
一年来,烟台市考古研究院全体人员发扬严谨求实、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探索未知、揭示本源,累计实施考古发掘项目15个,其中主动性发掘项目1个,配合性发掘项目10个,抢救性发掘项目4个,累计发掘面积8000平方米,清理墓葬750个,出土各类文物1800余件。其中涉及多个莱州考古项目!

微信截图_20240118111323.png
(一)配合考古中国——海岱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联合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莱州吕村遗址进行主动性考古发掘。莱州吕村遗址为胶东地区面积最大的史前聚落址,今年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新发现龙山文化时期墓葬3处,共清理龙山文化汉、宋金、清等各时期遗迹200余处,出土陶、石、骨、铁、瓷器等遗物300余件。此次发掘对该聚落的结构布局、生业方式等认识进一步深入。
微信截图_20240118111332.png

(二)配合蓬莱区画河景观改造,对蓬莱三里桥墓地进行考古发掘。共清理宋代墓葬28座,清代墓葬35座,出土铜、铁、琉璃、陶瓷、玉石器、木器等遗物上百件。该墓地的发掘对于研究宋、清时期蓬莱的人群分布和丧葬习俗提供了新的考古资料。
微信截图_20240118111342.png

(三)配合莱州紫云台房地产项目,对莱州东关东南墓地进行考古发掘。共清理唐代至清代墓葬88座,另有龙山时期及汉代水井、灰坑11处,出土陶、瓷、铜、铁器及滑石器等文物150余件。该墓地从唐代一直延续到清末,延续时间长且墓葬类型多种多样,尤其唐宋土洞墓比较少见,为研究莱州地区唐代至清代社会结构、墓葬形制演变、文化内涵及其丧葬习俗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微信截图_20240118111353.png

(四)配合莱州市安邦君悦项目,对莱州东坊北村墓地进行考古发掘。共清理汉代灰坑20个、灰沟1处、水井2口、宋代墓葬15座、晚清墓葬25座。出土各个时期遗物200余件。该墓地墓葬形制较大,出土遗物体现了墓主较高的身份等级,其中清代朝珠、买地券等为烟台首次考古发现。
微信截图_20240118111403.png

(五)配合莱山区南塂小区建设,对莱山南塂墓地进行考古发掘。清理清代墓葬86座,出土瓷、玉、金银器、铜钱等遗物90余件。墓地排列有序,分布合理,应为附近家族墓地。这次发掘为研究莱山区清代墓葬形制、文化内涵、社会结构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微信截图_20240118111412.png

(六)配合莱阳市民文化中心建设,对莱阳城南村南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掘面积430平方米,清理汉、宋、清等遗迹30余处,出土陶器、瓷器等文物20余件。初步推测该遗址为西汉早期小型聚落,同时存在宋、清时期的文物遗存。
微信截图_20240118111419.png

(七)配合福山区潍柴动力新能源项目,对福山孙家疃北墓地进行考古发掘。共清理墓葬286座,出土陶、石、瓷、铜、铁、金银器等400余件。墓葬年代涵盖唐、元、明、清时期,时间跨度长、墓葬形制多样,发现一批元、明之交时期墓葬为重要发现,特别是墓顶砌筑六边形台基为烟台地区首次发现,对于研究当地丧葬习俗及不同时期墓葬形制变化等具有重要价值。
微信截图_20240118111434.png

(八)配合莱州综合交通枢纽项目,对莱州双庙墓地进行考古发掘。共清理汉、晋、宋、清等各时期墓葬、遗迹79处。其中汉代灰坑1个,灰沟1条;西晋墓4座,水井1座;清代墓32座;宋代墓30座,房址2处,灰沟2条,灰坑3个,水井2口,农田遗迹1处。出土各时期遗物300余件。其中西晋墓出土白陶器、铜器、铁器、骨器、石器等为重要发现,对于研究这一时期墓葬结构、葬俗等具有重要价值。
微信截图_20240118111443.png
(九)配合莱州西关房地产项目,对莱州西关二期墓地进行考古发掘。共清理宋、清时期墓葬120座,另有战、汉时期水井5口,出土文物200余件。莱州西关墓地墓葬数量众多,分布密集,年代从北宋延续至清晚期,对于探讨这一时期莱州城人口变化及丧葬习俗演变等具有重要意义。

微信截图_20240118111454.png
(十)对龙口市审己路松涛段道路施工中发现的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工作。共清理宋代墓葬13座,皆为砖室墓,墓葬分布紧凑,分属于两个小型家族墓地。墓葬随葬遗物较少,出土铁质、铜质、瓷器共7件。首次发现铜丝穿放人脊椎骨的现象,体现出这一时期较为独特的地方葬俗。
微信截图_20240118111520.png
内容来源:烟台市博物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