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莱州论坛

搜索

警惕!这个“黑点”又来了,严重可致命!正在高发期……

是塞纳 发表于 2024-4-2 10: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山东烟台
春暖花开,适逢假期将至
无论清明扫墓或是出游踏青不少人近期都有携家人郊游的出行计划
但各种虫类也到了出动的季节尤其是每年“惹祸”的蜱虫

七旬老人突然耳朵痛
蜱虫头部已经钻进皮肤

吴奶奶(化名)家住浙江诸暨,今年70多岁,有时会去山上逛逛,干点农活。前两天,吴奶奶突然感觉自己的耳朵很痛。邻居帮忙查看后,发现吴奶奶的耳朵背部有一个黑色的“小圆粒”。还有邻居猜测,“这会不会是蜱虫?”
微信截图_20240402101317.png

于是,吴奶奶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当地一所卫生院就诊。外科医生陈侠巍检查后,诊断其为蜱虫叮咬,而且蜱虫头部已经钻进皮肤。随后陈医生用工具取出了蜱虫并消毒。

经治疗,吴奶奶已无大碍,目前还在观察期内。

右腿发痒有小黑点
用镊子拔不下来
最近,武汉某医院皮肤科主任王简在门诊收治了一例蜱虫叮咬病例。

患者周先生(化姓)到山里踏青,回家后感觉右腿腿肚子的外侧发痒,仔细一看,皮肤上有个小黑点,有头有爪子,还在微微动弹。他试着用镊子拔,怎样都拔不下来,才赶到医院处理。
到医院时,虫子因为吸饱了血,身体变得圆鼓鼓的。医生使用麻药让虫子麻痹后,用镊子小心翼翼地从皮肤上取出来,再对伤处进行消毒冲洗和消炎处理。

“幸亏患者没有自己直接拔掉虫子!”王简介绍。

什么是蜱虫?
蜱,又名蜱虫、壁虱,俗称“草爬子”,是一种体形极小的节肢动物寄生物,仅约火柴棒头大小。蜱虫喜欢潮湿的环境,气温升高,每年春季蜱虫便开始活跃。
微信截图_20240402101326.png

吸血后会变大❗
蜱虫吸血之前的体型可能只有一个芝麻粒那么大,但吸完血之后它能增长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变大,变大,变大.....
微信截图_20240402101336.png

户外露营、遛狗要注意❗
蜱虫通常出没在草丛、灌木丛、森林等植物茂密的地方,以及动物体表。在户外遛狗、露营、园艺、采茶、耕种都可能会与蜱亲密接触,也有人在院子或社区里感染蜱虫的先例。

人体这些部位蜱虫最爱藏❗
需要注意的是,蜱虫一般寄生在动物皮肤较薄、不易被搔动的部位,例如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


蜱虫爱吸血,可传播多种疾病
严重可致死
蜱虫的可怕之处在于,它可以传播多种疾病。被蜱虫叮咬后,蜱虫的唾液会引起周围血管炎局部充血、水肿、出血及角质层变厚。
如存在虫媒传染病感染,可能还会出现高热、头痛、呕吐、腹泻等症状,很多人会误以为是感冒发烧,结果耽误治疗。
微信截图_20240402101415.png

如果被携带新型布尼亚病毒的蜱虫叮咬,可能会引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简称“发热伴”,以发热、血小板减少和白细胞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可因多器官衰竭死亡。
新型布尼亚病毒又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也叫“蜱咬热”“蜱虫病”,每年4月至10月多发,以青壮年居多。主要通过携带该病毒的蜱虫叮咬传播。
微信截图_20240402101423.png

我们之前就报道过因被蜱虫叮咬发现不及时,得了由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后,母子双双确诊后母亲不幸离世的案例。
微信截图_20240402101430.png

发现蜱虫叮咬,
千万别硬拔!

蜱虫这么凶猛

发现后到底要怎么办?
注意:
不能拍!不能硬拔!
更不要“暴力”拍打

因为被蜱虫叮咬后如果“硬拔”,容易让蜱虫的口器和头部残留在体内,导致病原体感染;如果“硬拔”时不慎捏破蜱虫,接触到蜱虫体液的部位也可能感染病毒。

所以王简医生才会说:“幸亏患者没有自己直接拔掉虫子!”

正确的做法是:
微信截图_20240402101439.png
先用酒精涂在蜱虫身上,再用小镊子贴近皮肤的位置轻轻夹住蜱虫头部,垂直皮肤方向把蜱虫拉出,随后用碘酒或酒精消毒被叮咬的部位。

注意:如果蜱虫深入皮肤,请尽快到正规医院处理。


医生提醒
一般就算蜱虫自己掉落了
它的嘴巴也还会留在皮肤里
如果处理不当
蜱虫的口器残留在皮肤内
可能会引起发炎甚至感染
微信截图_20240402101406.png
微信截图_20240402101449.png
微信截图_20240402101500.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