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莱州论坛

搜索

一位清华大学母亲的回忆:“家长三句话,宝宝顶呱呱”

无忧1989 发表于 2014-5-8 11:34: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山东
孩子不听话是许多家长的苦恼,我从行为疗法的角度分析了孩子不听话的原因,并提出了“对治”方法。更多的育儿好方法,建议大家参考一下《幼教365》这本杂志,对培养宝宝很有帮助。这些方法可以概括为以下三句话:

   第一句:不要叫孩子做他做不到的事

   如果叫孩子做他做不到的事,他当然不会听话。

   因此,在给孩子下指令以前必须了解哪些事是孩子能做到的,哪些事是孩子做不到的。人的天性是自私的,叫三岁的孩子大公无私,学“孔融让梨”,这是很难做到的。上幼儿园的孩子一般都比较好动,让他半个小时静静地坐着听老师讲课或做作业,那是很难的。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区别很大,要求自己的孩子每门功课都考第一是不可能的。不了解孩子的个性,一厢情愿地想把孩子塑造成某种类型的人是不现实的。

   怎么知道孩子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呢?首先是看他的年龄。不同年龄的孩子认知和行为功能的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其次是个性。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有些方面领先一些,有些方面落后一些。再就是考察,看他的实际能力。有些家长比较关注孩子,对孩子的能力和特长了解得比较全面;有些家长工作忙,跟孩子接触比较少,了解就少。

   有人担心,只让孩子做会做的事而不让他做不会做的事,孩子怎么能进展呢?请看第二句话。

   第二句:叫他做的事一定要做到

   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学会做他不会做的事。但是,这件事不能太难,应该以“跳起来够得着”为原则,意思就是努力一下必须能够做得到。

   这时候就需要家长的鼓励和监督,不能下了指令就什么也不管了。

   许多家长言教太多而身教太少。他们经常教导孩子怎么做人,至于他能不能做到,做到了没有一概不管,或者发现没有做到就批评几句或棍棒相加。一概不管的结果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或者听进去了,但理论脱离实际,言行不一。而批评和处罚的后果是,孩子学会了说谎。换句话说,过分强调结果会导致说谎和作假。家长应该多多关注过程,全程陪伴孩子完成任务。

   陪伴就是监督,同时也是指导和鼓励。如果孩子真的不会做,那怎么办呢?放弃肯定是不行的。家长应该协助孩子做。注意,是协助而不是代替。有的家长看孩子不会做,就自己替他做了。例如,母亲叫孩子收拾自己的房间,孩子不予理睬,母亲一边骂一边把他的房间收拾了。

   第三句:做到了要及时奖励

   根据行为疗法的理论,一种行为能不能建立起来,效果是关键。带来效果的行为会保留下来,没有带来效果和带来负面效果的行为会消失掉。

   孩子做到了,家长视而不见,孩子会觉得做不做一个样,以后就不会那么热心地去做,对家长的指令听而不闻。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听话是天经地义的事,怎么还要“额外”的奖励?要知道,孩子可不懂什么天经地义!他们只看效果。

   所以说,奖罚是必需的。那么,奖和罚哪个更好呢?从“局部”的作用来看,奖和罚没有区别。但是,从长远利益和人格发展的角度来讲,奖优于罚。罚可以消除不良行为,但是如果不去建立好的行为,行为的总量就会减少,变成“无所事事”。奖有利于建立好的行为,而好的行为多了,不良的行为自然就少了,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另外,奖励会使人变得乐观、积极、自信、卓有成效,惩罚会使人变得悲观、消极、自卑、一事无成。

   前面提到,惩罚会导致说谎和作假。其实,奖励也会导致说谎和作假,只是程度轻一些。所以,应该避免单纯的奖励。不要早上下一个命令,晚上回来检查或听汇报。也不要年初布置任务,到了年底来验收。这样会滋长“不诚实”的品性。应该把奖励和监督结合起来,就是和孩子一起完成任务。从某种意义上讲,和孩子“在一起”就是一种奖励

宝宝“不听话”怎么办?

    在育儿过程中,很多爸妈的苦恼孩子“不听话”,我参照一下《幼教365》杂志上的一个育儿经验,与大家分享一下:

    一是走在批评之前:在批评宝宝前,先要思考宝宝为什么犯错误,是不是有自己的原因。在这之前,有没有提醒过宝宝要先喝完在玩,或是要注意小心不要碰倒?因为这是做父母应该做到的,如果你没有做到就不要把错误全部推倒宝宝身上。此时你只要告诉宝宝以后喝水的时候不能玩,不然就请爸爸妈妈来帮忙拿,避免以后出现类似的错误,因为此时教给宝宝避免犯错,才是最重要的。

二是不能使用的批评方法:

   威胁恐吓

   宝宝吵闹时,妈妈说:“你再不听话,妈妈就不爱你了。”这种方法会破坏了宝宝对家长的信任和依赖,使其胆小怕事,并且这还会使宝宝模仿这种行为去骗人,吓唬人,让别人答应自己的不正当要求。

   轻视

   这是家长拿宝宝和别人的孩子比较后的失衡感引起的,别的的小朋友能做到,自己的宝宝没有做到时,家长自己的心理就有些妒忌了,迁怒于宝宝说:“宝宝不如谁谁,要是像谁谁那样好,妈妈才不会生气……”这样批评宝宝,只能让宝宝变得更自卑,甚至自己的优点都失去了。

   羞辱斥责。

   有句话说,“童心不可辱”。宝宝也有自尊心,如果父母总是说:“宝宝笨,不听话。”那么宝宝只能产生逆反心理,真的“不听话了。”

三是注意正确批评的原则:

批评对事不对人:不要说“你总是不听话。”

不作无根据的判断:不要说“你说,不是你是谁?家里没有别人。”

不搞“翻箱倒柜”:“上次你就打破了一个碗,现在又不小心。”

不要当着外人的面批评孩子。

批评要点到即止 。

心情不好时,勿批评孩子 。

要注意尊重孩子 。

对宝宝批评时要回忆她的优点进行表扬 。

一天之内对宝宝的批评不要超过两次。

批评要及时。

总之,不管宝宝有什么样的错误,我们都要平心静气地拿出最恰当的、最好的批评方式来,让我们的宝宝健康成长。宝宝有些优秀的品质也需要训练的,每天可以和宝宝一起做做游戏,设计一些家庭教育活动更好,《幼教365》设计每天设计的家庭教育活动方案尽管很好,但未必适合每个家庭,建议爸妈们选择合适自己宝宝的活动,与宝宝一起完成。反正我建议爸妈和宝宝一起生活成长,也不要总扮演保姆的角色,这样对宝宝反而没有帮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