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莱州论坛

搜索

你可能不知道的莱州(三十二)韩信山!

无忧1989 发表于 2014-5-14 08:38: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山东烟台
  韩信山又名崮山、云头山,位于山东省莱州市驿道镇庄李家村西1.5公里,因西汉大将韩信曾隐居于此而得名。
    山脉呈东南西北走向,由多座海拔300米以上的山峰组成,山势陡峭,顶部较平,侧观崮山群峰,好似一个“睡美人”,当地百姓也称秀女峰、龙女峰。最高峰为摩天峰,海拔422.8米,总面积11平方公里。
韩信山(崮山)植被覆盖率达85%。每年春夏,野花盛开,色彩缤纷,花香四溢,令人陶醉;秋末冬初,火红的枫叶、金黄的柞树与苍松翠柏交相辉映,十分诱人。站在峰顶,极目远眺,方圆百里,尽收眼底。山下小水库、小水塘星罗棋布,犹如一颗颗珍珠镶嵌在清山沃野之间,东南方青山莽莽苍苍;北方平原一望无际,附近村庄炊烟袅袅。遥望天际,莱州湾波光粼粼,渔船如织。    韩信山奇峰怪石甚多,形成了石丈人、石龟求雨、韩信天然石像、韩信点将台等景点。东北坡有圣水泉,泉水清清,潺潺而流,四季不断,为九曲河的发源地。    韩信山(崮山)的道教曾盛极一时,俱属元朝著名道士王重阳创立的全真教派。王重阳归真后,其徒华山派创始人郝大通慕韩信山(崮山)之灵秀,首开崮山道教先河。山顶的紫霞宫遗迹,是道教的一处重要基地,著名古文化遗址有摩崖石刻、紫霞宫、南天门、老母庙、神仙洞、天井、道士塔、试剑石、一笔“凤”、丹霞壁、韩信书院、圣水泉等。
QQ图片20140514083653.jpg 韩信留墨试剑石    大家知道,楚汉相争时的汉帅韩信,故乡是江苏淮阴。崮山北麓的韩家村人却说:崮山之所以叫韩信山,因为这里才是韩信的故乡。村里至今还流传着许许多多关于韩信的传说。    相传,韩信从小失去了父亲,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非常困苦。七、八岁开始韩信便天天去九顶山给村里的富人家放羊。九顶山在村的西北面,虽然叫山,其实只有九个山岭。山的南坡下,有一眼泉,泉水整天哗哗地淌着,又清又甜,非常好喝。韩信在这里放羊时遇到一位南方相士,得知九顶山是一块风水宝地。于是将先后去 世的父母皆葬于此,以拱儿孙代代发迹,韩信后来果然成就大器。


QQ图片20140514083721.jpg
传说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真实程度自然无从考究。然韩家村西北确曾有过一块巨石,被韩信用宝剑劈为两截,相隔足有四、五米远,又用剑分别刻上一个“凤”字 和“丹霞壁”三字,字迹愈千年而清晰如初。清代毛式谷《圣水丹霞》诗“韩公遗墨在,妙笔夺天工”中的韩公就是指韩信,而遗墨当然是指“凤”和“丹霞壁”。 刻写“凤”和“丹霞壁”的石头便是著名的韩信试剑石。亲见此石的村人介绍说:“试剑石”座南偏东,大小有二米见方。“凤”为一笔字,潇洒飘逸犹如凤舞,拿 手指也很难描下来。此时的韩信封王齐地建府临淄,指点江山挥斥方遒,自是大丈夫功成名就后直抒胸臆的神来之笔。近有资料介绍:“凤”字乃宋朝一羊倌兴致所 作,似不足信。考:宋时此地周围七、八里荒无人烟,何来放羊者;一放羊者有此修为,何来放羊。“丹霞壁”石刻为“瘦金体”,三个大字自上而下排列,每个字 有三十厘米高二十厘米宽。石的左下方有“杨春门”三个小字,风格与“凤”字迥异,疑为后人所为。三、五年前还有人在地堰上见到破碎成二、三块的“丹”字。    传说难以为信,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篇集解中清楚的说明了韩信曾到过东莱。“圣水丹霞”为莱州府著名的八景之一,石刻尤为历代文人墨客所仰慕,前来临摹者络绎不绝,惜毁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粮田改造运动。    知情的村人手指村西南一道长约几十米的石堰,痛心之情溢于言表:试剑石、丹霞壁还有韩信书院是我们的立村之魂,贪图一时之利用来砌了地堰,真叫人心痛啊。现在至少有一半完整的“凤”字还深埋在地下,我们多么希望这千年的珍贵历史文物能早见天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