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经常发一些莱州的光辉历史~基本每次都会有这类评论,“莱州算什么东西,不吹能死?”往下看看,你感觉算什么就算什么吧,反正你也改变不了什么。

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莱州就有先民繁衍生息。相传,夏代寒浞子浇于境内建立过国,为胶东最早的方国。齐襄王益封安平君田单以夜(即掖)邑万户,设夜邑。西汉高祖四年置夜县,为华夏最早的县邑之一,为东莱郡郡治,所辖疆域近整个胶东半岛。从西汉开始,除东汉和南朝宋外,掖县一直是胶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夏商周时期 夏商周时期,夏朝时期建立的“过国”,相传在莱州城北过西村以东,是胶东最早的方国。现在莱州有些地名或村名,如“过西”、“浞河”、“浞里”、“浇冢”等,相传即与寒浞及子浇有关。 
莱州出土的铜壶 周时,莱国为齐兼并,战国时田单封于夜邑,是掖县立名之始。 (掖县就是打这来的。) 
路旺出土的齐国刀币 
莱州西关、程郭高郭出土的剑 
南五里出土的戈 秦汉时期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夜邑(今莱州)为其重要城邑。汉代将胶东划分为东莱郡和胶东郡,东莱郡领17县,其中掖县等七县均位于莱州市,可想见当时莱州境内繁盛之景象。 
莱州出土的冶铁工具 莱州自古为产盐区,春秋管仲相齐时,“齐通渔盐于东莱”,齐国因此富强。 

莱州朱由出土的盐官印 秦始皇、汉武帝都曾到莱州寻仙问药,祈求长生不老。莱州朱郎埠战国至汉墓群、朱汉墓群大量出土汉代文物,标明汉代社会经济发展的繁荣。 



莱州出土的汉代器物非常精美,马很大! 魏晋南北朝时期 莱州书法有着悠久历史,《郛休碑》位列西晋三大名碑。北魏时期郑道昭任光州刺史时,率僚属在云峰山、大基山、平度天柱山组织刊刻了《郑文公下碑》等30处摩崖刻石。 
莱州佛教传播也十分盛行,遗留大批摩崖和单体造像,造型优美,比例匀称,为莱州的石雕艺术的渊源,提供了实物见证。 

莱州出土的佛像,非常精美,想一下魏晋南北朝时莱州人就有这等手艺,值得自豪。 隋唐五代时期 “自古海道有事,登莱为必出之途,而密迩辽左,尤为往来要津。”处于胶东半岛要隘的莱州,是内陆地区与胶东联络的枢纽,其地理位置至关重要。隋唐时期,莱州即已成为北方巨港,隋唐时外国使臣大多由此登陆,莱州港承载着对外海上交往和海上军事的双重使命。大业七年,隋帝在东莱海口督造战舰三百艘,远征高句丽,即从莱州出征。 


莱州出土的隋唐时期精美器物 宋金元时期 莱州先民面对浩瀚无垠、变幻无常的大海,产生一种敬畏和崇拜的心理,进而对海洋超自然力量的敬畏演变为对海洋的崇拜和祈求。这种崇拜和祈求的愿望,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了一种海神文化。唐代初期,朝廷祭海仪式固定在莱州渤海湾畔的东海神庙举行。 
金元时期,莱州还成为全真道的重要活动基地。刘处玄嗣任全真第四代掌教,亲建并主持灵虚宫,开凿了道教两大石窟之一的神仙洞。 
灵虚宫遗迹 
神仙洞卧像 
那时候莱州枕头都这样的~ 
莱州出土的宋金元时期物件 明朝时期 明洪武年间朝廷除了采取一系列休养生息政策之外,还曾有组织的向莱州移民。至明代中后期,莱州经济逐渐复苏,文化、教育事业兴旺发达,明朝莱州出了很多大人物。 
感受一下,当年鼓楼街就是这个感觉的,望不到头的牌坊。 由于政治腐败导致社会矛盾的激化,孔有德、李九成于胶东地区叛乱,莱州成为叛军攻打的重点,莱州军民在山东巡抚徐从治、莱州知府朱万年等人的率领下,众志成城,克乱制胜,对明代后期的政治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据说当时莱州籍官员刘耳枝,为解家乡之围也没少做工作。最终莱州等来了明朝的精锐关宁铁骑,赶走了叛军。(据说解莱州之围的部队中有个大人物,叫吴三桂) 
神笔刘耳枝真迹 
据说这组滑石雕刻是毛纪的陪葬品,雕刻细致精美。 清朝时期 清朝近300年间,莱州政局稳定,这里的农业、商业、文化等得到了发展,加之重要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胶东半岛商贸中心。登莱青道设于清朝中期,初住莱州,辖登州、莱州、青州3府26个州县,莱州作为胶东地区的政治中心,商贸经济发达,文化日渐繁荣,莱州涌现出一大批杰出人才,在古老的莱州上空闪耀光芒。 

莱州清朝时的器物 莱州先民凭渔盐之利著称天下,尤善农耕,精播细种,名扬四方。建港扬帆,商贾盛极,百业兴旺,总着先鞭。历朝历代贤能相继,史书有载,文物勘证! 为什么要发这么一篇文章,因为逛完莱州新的博物馆很有感触!文中大部分文字和文物都来自莱州博物馆。肯定会有人说,说这些有什么用,都是过去式了,现在的莱州还不是大不如前...莱州的先民是很伟大的,很了不起的,你不去努力,只是抱怨,如何让莱州复兴...莱州现在的地位不如以前,这正是我们的动力,莱州的崛起,莱州的复兴跟每个莱州人息息相关!去逛逛博物馆,在自豪中奋斗吧! 博物馆在市民之家5楼 

|